当前位置:首页 > 民风民俗 > 人生礼仪 > 婚姻习俗

湖南侗族的婚嫁习俗

作者: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字体:

侗族婚姻,不论是自由恋爱,还是他人说合,都得由男方请媒人到女方说亲,得到女方父母应允,才择日完娶,也有青年摒弃“父母之命,媒约之言”而自由结合,婚后再给女方父母道歉认亲,个别甚至与家庭决裂。侗家男女青年性格开放,喜欢唱歌,有着传统的谈情说爱方式。男女之间通过赶集“抢带子”和“赶坳歌”,互相了解,如看中男方,就把随身带的小礼物送给男方,称“送带子”,作为交友的依据,从而约定日子。通过“玩山”,互相对歌谈爱,加深了解和增进感情,由朋友变成恋人,直到双方认可,愿意结为良缘,男方再托媒人到女方说亲。玩山很讲文明礼貌和规矩,双方邀请两人以上的朋友陪伴,与苗族一样,在幽会地点或三岔路口做有标记,确定位置。一般女方先到,放好标记就在附近树林躲藏。男友如约而至,他们一路吹木叶或学鸟叫,装着悠闲自在的样子,边走边寻找女友留下的标记。找到标记后认定女友己到,就高兴地唱起邀请歌,请女友出来。女友听到是自己约定的男友声音,才唱歌出林,然后互相请坐。玩山对歌一般不准男女坐一堆,需距离一丈远,很少对话,约定下次会面日子。约会三次,朋友演变成恋人,女方就带粑,男方带糖,供宵夜合用,加深感情。通过一年半载玩山,恋爱成熟,两厢情愿,男方才可托媒到女方说亲。说亲今称“求婚”。若女方同意就收下礼物,不同意则婉言谢绝。如果家中不答应,而女方要和男方生死在一起,男方会请媒人第二次到女方家求亲。女子当面接糖果交给父母,大部分父母只好依从。相亲后,男方要准备一桌酒菜和礼物,由媒人、家族长辈和兄弟一起去女方家认亲。女方把很亲近的叔叔、伯伯、堂兄、堂妹请来,双方介绍相认,说明来意,得到女方家人认可,称“开口礼”。同时征求女方父母意见确定结婚日期,民间叫“讨八字”,又叫“订婚”,喝“订婚酒”,男方要杀一头猪,备八桌酒菜、一担酒、两斗米、一担“家媒酒菜”、一担开礼的肉和糖、鞭炮等,送四至八件衣料,同时备有一份“鸾书”,“鸾书”上写有男方年庚,到女方寨子开始放鞭炮,让全寨人都知道今天某家女孩订婚。男方得到双方年庚八字,便找测字先生择定结婚日子,由媒人拿着结婚吉日“课单”和礼物,到女方家通知成亲日期,同时把“花园酒钱”交给女方父母,叫“报日子”。

 

侗族婚礼隆重而有特色,当成亲吉日选定后,姑娘在出嫁前就开始“哭嫁”。新娘出嫁当天,新郎家要派出十多人的迎亲队伍到新娘家接亲。女方待迎亲队伍到达屋边时,便将大门掩上,以歌盘问。如“官亲郎”对答不出,就不得从大门而入,如果迎亲队伍中有熟练的歌手,是不会被拦住的。进到新娘家后,便享受丰盛的酒肉款待。当晚举行歌会,称“嫁歌”,伴嫁的男女青年可以嬉戏官亲郎,用锅底灰拌水抹官亲郎的脸等,以试探其机敏和歌才。嫁歌往往都是一唱一和,对答如流,歌声不断,通宵达旦。新娘卯时出门,新娘在官亲郎和“皇客”簇拥下,穿着“露水衣”,顶着布伞上路。出大门时,由其兄弟背过门槛上花轿。“女官亲”提着火把或马灯走在前面,唢呐在后,紧跟新娘和皇客,一路上吹吹打打,迎亲队伍十分壮观。当迎亲队伍行至新郎家门时,男方全家都要回避,叫“躲喜”。新娘进门时刻,新郎家的亲人却悄悄躲藏起来,躲在神秘而隐蔽的地方。按照侗家习俗,男方父母和新郎不能过早与新娘见面。认为新人过门时年轻气盛,如果过早见面,一来冲了喜气,对新人不利,二来新人与公婆过早见面,以后公媳、婆媳之间会发生口角,伤一家和气。新郎和新娘过早见面,会感情平淡,阴阳相冲。只要躲过一阵喜气临门的高潮,就会化解矛盾,洪福齐天。

 

新娘来到大门前,由接亲婆上前收合布伞,启开轿门,将新娘和皇客迎进中堂,打一盆热水给新娘洗脸。换上男方备好的新装,待皇客吃完甜酒油茶,迎新娘和女皇客进洞房挂帐子,取出娘家送的被子铺床,吉祥祝福“天长地久,早生贵子”。挂好帐子,全家人便和新娘、皇客见面。拜堂完毕,新娘进入洞房。当晚,大摆宴席款待宾客,酒歌唱到天明。男方众亲一般要设宴三天,第一天为“迎亲下马酒”,第二天为“家族迎亲酒”,第三天为“皇客上马酒”。三天酒宴新郎新娘不能同房,新娘由女皇客相陪。宴毕,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称“转脚”,通常叫“回门”。在娘家住一宿,第二天回到婆家,炖一个猪肚子共餐,叫“合肚”,象征全家和睦团结。当夜,新婚夫妻方可入洞房,共度蜜月。

 

 

来源:《湖南文艺六十年:1953-2013.民间文艺卷》
日期:2013-10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