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风民俗 > 人生礼仪 > 婚姻习俗

吹蹄·猪尾巴

作者:彭荣德 【字体:

在前面介绍过的婚俗中,已出现了两个以物传信的承接远古祖先使用的“结绳记事”类的东西,那就是说媒的伞(团圆伞)和送“放话酒”的糯米粑粑(耳朵粑粑)。一个表示“团圆”的意愿,一个充当传信的“耳朵”。这一节,又有了它们的两个同伴,即吹蹄和猪尾巴。

 

“吹蹄”,是杀猪修毛时,在一只后腿的蹄花边割一个小口子,作为把死猪吹胀易修的吹孔。这只有吹孔的猪腿,就叫做吹蹄。

 

要是男家在“打节”时,送的肥蹄子是只吹蹄的话,不用开口,女家便知道男家有些性急了,在要求女方早办婚事。这是聪明而又诙谐的土家人的一个有趣的传信招术。他们是利用吹蹄的谐音而“催提”婚事。

 

吹蹄只是“催提”,他们还利用猪尾巴传信—要求“催接”呢。不过这弹的不是用其谐音的老调,猪尾巴三个字的谐音是无论如何难与两个字的“催接”能对上号的。这里不是谐音而是取意。

 

土家有一句俗话叫“割尾子”,也叫“收尾子”,即扫尾的意思。前面说过,请媒人用猪头,意思是感谢媒人为这件亲事开了个头。既有开头就应有收尾。于是,便用了猪尾巴作信使,要求将这门亲事扫尾——办婚事。这叫做有头有尾,有人起头,就有人煞尾——办得圆圆满满。

 

其实,头、尾并不是截然分开办理的。在“放话酒”、“打节”、“拜年”中,不是要送肥蹄子(有脚)、腰方(有身)吗?加上头,加上尾,这就有了个整体的形象,有了个圆满的结果!

 

很明显,猪尾巴的作用,是对一个有趣的模拟巫术的完善。

 

男家要求结婚了,先在打节中送了“吹蹄”,报了信。然后就在当年拜年的时候,送一只带尾巴的肥蹄子,要求在年内结婚。送带猪尾巴的猪腿拜的这个年,叫做“拜大年”。

 

拜大年送礼后,要是女家把猪尾巴割了下来,用红纸包好,放在送给男方作回礼的新布鞋里的话,其意有二。送鞋子,表示亲事依然承认;回猪尾则表示“扫尾”还不忙,或是嫁奁年内筹办不齐,或是女儿还小,还要留在身边多住一年啦,反正是:来年再议吧。

 

要是女家连尾巴一并收下,则表示同意这年年内结婚,同意“扫这个尾”。

 

 

来源:《土家女儿做新娘》
日期:1989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