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小孩的抓周
抓周,是白族孩子满周岁时,父母专为孩子祈福并预测其未来从业取向而举行的仪式性活动。本集内容将为具体您讲述白族文化中的抓周。
孩子满周岁这一天,同满月一样,也要置办酒席,宴请宾客。孩子父母双方的亲戚,诸如孩子的祖父母、伯父母、叔父母、姑父母、外祖父母、舅父母、姨父母,都要备办礼物当面祝福,其他左邻右舍,高朋故旧,闻讯也应前去祝贺。
一番推杯换盏之后,抓周仪式正式开始。首先在堂屋神龛前摆八仙桌一张,桌上放簸箕一个,簸箕沿边摆放书笔、剑鞘、算盘、秤杆、针筒、镰柄、玩具、食品等物。尔后,由孩子的父亲燃烛焚香,向祖先和本主祈祷,保佑孩子能成大器。接着由母亲抱着孩子经神龛前绕八仙桌一周,再将孩子哄着放进簸箕当中。孩子见到众多的新鲜玩艺儿,一般都会动手去抓。这时所有围观的亲朋戚友,一概不出声,不指点,只平心静气,看孩子如何样移动顾盼,选择他中意的物品。而望子成龙的父母,此时更是心情激动,神情紧张,生怕孩子错伸小手。因为,根据传说,孩子首先抓什么,就预示着他长大后会干什么。先抓书笔,就意味着长大后会读书,好学习,能做官拜相,成大器;先抓剑鞘,意味着长大后知兵尚武,能带兵打仗,拜将封侯;先抓算盘,意味着长大后会算账,可发财;先抓秤杆,意味着长大后会做生意,会赚钱;先抓针筒儿,意味着长大后会手艺,易于谋生;先抓镰柄,意味着长大后会种田,日子殷实;先抓食品或玩具,意味着长大好吃好玩,无出息,这是父母及亲戚朋友们都不愿看到的不好之兆。故民间有首民谣:“抓书笔贵为相,抓剑鞘可为将,抓算盘会算账,抓秤杆会经商,抓针筒会工匠,抓镰柄种田忙,粑粑乖乖抓到手,一世好吃混时光。”所以,有心计的母亲,为求个好兆头,往往在放孩子进簸箕时,将其背对着食品或玩具,以防孩子错抓。
说来有趣,生活中还真有凑巧的事。据传白族钟姓十六代嗣孙钟永卓抓周,竟“自转其身,左抓书,右抓笔,丙辰(嘉庆元年,即1796年)中进士”。白族谷姓亦有类似的例子,说谷顺魁抓周时,“置他物于不顾,仅取剑鞘。平生尚武,后中乙西(乾隆三十年,即1765年)科武举”。当然也有不灵验的第一抓,乾隆年间,王国泰抓周,“首拣吹鸟”,但“自幼其父循循善诱”,“年而立,中乙卯(乾隆六十年,即1795年)科举人,选靖州学正”。
缘何途殊而归同?其实三人的成才皆因后天教育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扶正抑邪,谆谆教诲之功,而抓周预测,只不过是常人望子成才愿望的表达,和智者欲掘其天赋、寻找后天教育的契机而已。抓周俗礼广泛存在于中国大部分民族中,下一集内容将继续为您讲述白族婚育文化中的“三百”趣事。
来源:《湖南白族风情》
日期:2006
日期:200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