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风民俗 > 人生礼仪 > 婚姻习俗

瑶族婚礼喜宴结束后的婚礼程序

作者:郑德宏;任涛;郑艳琼 【字体:
上集为您介绍了瑶族婚宴习俗。喜宴的结束不意味着婚礼的完整结束。本集内容将为您讲述瑶族婚礼中喜宴结束后的婚礼程序。 喜宴的结束并不代表婚礼的完全结束,喜宴结束后,婚礼仍有一部分程序需要继续进行。 结婚喜宴的第二天,送亲客吃了早饭后就回家。为了表达对送亲客的敬意,要给送亲客加饭、加酒、加肉。送亲客最怕吃这餐饭,特别是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更怕。为什么怕呢?因为这餐饭难吃,怕吃不下几碗酒、一大碗饭和几大块肥肉,在众人面前难堪、丢丑。 早宴摆上,陪客的小伙子、姑娘将送亲客请来,不来的就拖来强迫坐在席上。客人面前摆上一碗满满的酒,送亲客都不敢开口。陪客的小伙子挤着送亲姑娘坐着,用左手挽住姑娘,右手拿上酒碗送到姑娘的嘴边迫她喝酒。陪客的姑娘则挤在送亲的小伙子身边坐下,端着酒碗强迫小伙子喝,有开口喝酒的就喝醉,有不开口喝的就被姑娘灌得弄湿一身,酒气熏人。不喝酒的就吃饭,用最大的菜碗装饭,先在碗里夹几块大肥肉,然后舀上满满的压得紧紧的饭给客人,客人吃饱吃不下时,就挽着客人喂。姑娘吃不下肥肉,喂时弄得满脸是油,使得送亲客左右为难、狼狈,但不管怎样为难都不能生气。整个宴厅里,敬酒声敬肉声、压饭声、笑声响成一片,热闹非常。 吃罢“加酒、加菜、加饭”早餐后,送亲客即将起程回家。在起程前摆上起程酒为送亲客饯行。起程酒又叫装马酒,意为将马车装备好,整装待发。在厅堂上摆上长桌,煮上几碗菜,把送亲客请上桌、斟上酒。二主家、提调代表主人陪客,表达招待不周的歉意,并诚意挽留:“各位亲友,不辞辛苦来送亲,只是主人能力有限,席上酒菜淡薄,菜又不好吃,酒又不好喝,使你们没吃好喝好。姑娘、小伙愚蠢,没有陪好和招呼好,主人派我们来表示歉意,请你们多留几日,只是你们工紧,舍不得丢工(时间),在此敬上酒一杯,祝你们一路平安。”新娘的舅舅代表送亲客在席上致谢词:“感谢新亲家备办丰盛酒筵,我们酒足饭饱,喝茶有人沏,吃饭有人添,麻烦你们了,今天借主人酒敬上各位老少亲戚,请酒‘趁’。”双方举杯共饮,客方退席。 当主人与送亲客话别时,陪客男女就在大门前摆上桌子拦住大门,并在桌上摆上酒杯,斟上满满的酒。陪客男女围在桌旁拦住大门,不准送亲客回家,说几句挽留的话:各位送亲客,你们吃没吃好,喝没喝醉,我们礼节不到,招待不周,对不起你们,现在要留你们又留不住,只有主随客意了。于是双手奉上告别酒一杯,如果送亲客不喝,不管他如何求情就是不放关,有些实在是不喝酒的就得事先准备好红包,将红包拿出,才被放行回家。当送亲客还未被放行的时候其行李就被陪客男女抢去,陪客男女背着送亲客的行李在鞭炮声以及唢呐吹奏的《蜜蜂过岭》、《高山滴水》曲中送他们回家。 一边送一边说挽留的话,说来说去难舍难分,送了一程又一程,离开村子时就唱歌:“难舍妹,好比蜜蜂难舍花,鲤鱼难舍长江水,郎今难舍妹回家。”“妹送哥,好比公鸡送日落,日头落岭明日转,哥今离妹哪日合。”情深意浓,有些小伙子和姑娘由此互相看中相恋了。到村外后送亲客就拿“红包”给送行的人,将行李包和雨伞拿过来,挥手告别起程。 一场盛大的婚礼,在这里就正式落下帷幕了。婚礼从这里结束,但新人的婚后生活从这里开始,或许他们正在期盼着一个新生命的到来。本期内容已结束,下一集内容将会为您讲述瑶族婚俗中迎接新生的风俗。
来源:《湖南瑶族风情》
日期:2009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