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婚礼酒席置办(上)
酒席置办是瑶族婚礼中的一项重要环节,置办酒席的流程体现民族的习俗。本集内容将为您讲述瑶族婚礼中的酒席置办(上)。
瑶人办结婚喜酒,办大酒的有三天,第一天办“齐亲友酒”,第二天办“正酒”,第三天办“留亲家客酒”,但第三天“留亲家客酒”很少办。最普遍的是办两天的中等酒席。办酒因为办的时间比较长,必须备很多的酒肉,但以前瑶人很穷,无力准备太多的酒肉,又怕浪费或者是神鬼作崇弄得不翼而飞,使得酒席办不好,所以就在办喜酒的头一天,请来“清水公”“下禁”。清水公请神来保佑主人家办完喜酒后酒肉有余,钱米有剩。清水公盛一碗水,烧香化纸敬神,口中喃诵下禁咒语,颂毕,含水喷在大门门槛的右侧。凡是来吃喜酒的亲朋和帮忙的乡亲,只要是从大门进,碰上清水公下的禁,就会食欲不振,吃不下喝不下。有些人知道清水公下了禁的,第一次进时往左进或往侧门进,清水公作法下禁,禁得大家吃喝不下,酒肉有余,酒席才办得好。
现实生活中,瑶家办喜酒,一般是办两天,第一天是齐客酒,也就是齐戚友,第二天是迎亲酒。齐戚友就是婚宴前聚集亲戚、朋友的酒宴,齐客酒除请亲戚、朋友外,还有同村同寨的所有人家。齐客酒与婚宴酒同等规格。正厅一般由男方的主要亲戚和同族的长者就座。瑶家办喜酒为什么要办齐客酒呢?因为以前瑶人穷,自身能力有限,办喜酒必须靠亲戚、朋友支持和帮助。如果明年要办结婚酒,今年就要告诉亲戚朋友,安排落实各亲友帮助的物资和钱,帮助的物资主要是猪肉、米、米酒、鸡、鸭、鱼等。头年告知,亲戚就有准备,这样才能备齐办酒需要的物资。齐戚友就是感谢亲戚朋友给予帮助而办的酒席,所以就叫做齐戚友。
瑶家办喜酒,喜欢大操大办、大鱼大肉,齐客酒和喜酒的正餐每桌必须是十二大碗,并且不能有任何的素菜主要包括小菜、姜、蒜、辣子。不上这些菜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主人的大方、富有。
小菜是青色,“青色”是指草,瑶家认为只有牲畜才吃青,如果上小菜就是对客人的最大侮辱。姜、辣子具有辣味,辣味辣得客人不能多吃,表示主人小气,故意煮辣不让客人多吃。蒜与算同音,即“算了”的意思,吃为白吃。如放姜和甜酒意指新娘有孕,表示对新娘的嘲笑和怀疑,未婚先孕之意。
对于有腥味的鸡鸭、鱼如果不放姜去腥,腥味太浓实在难以下咽,也显示厨官水平太差,所以这些主菜一般是放了姜的,但是又不让客人看出。送亲客来后虽有所疑但又拿不出证据,往往借口找人或找东西直撞厨房找茬,厨官只要发现有陌生人进入厨房,几个厨师便上去热情地拉住来人坐在厨官席上喝酒,灌得他酩酊大醉,所以一般情况下送亲客探听虚实时要小心谨慎,反应快、跑得快,否则的话就会变成醉鬼。
瑶家办喜酒用肉量相当大,正餐必有两包米粉肉、两碗红烧肉,这两道菜一餐一桌就要用6斤肉,两餐正餐就要用肉12斤。送媒人大猪头一只、亲家猪腿肉一对(每只约21~24斤),另外还要给每一位送亲客一块猪肉,大约2斤左右,来多少送亲客就要给多少块猪肉,给送亲客的这2斤猪肉就叫“伞把肉”。因为送亲客来时的行李只有伞,回时就习惯把猪肉挂在伞柄上,拿着或放在肩上挑着,久而久之就把它叫做“伞把肉”。
瑶人办喜酒结束时要洗厨,所谓洗厨就是办一餐酒席酬谢帮忙的人。当客人都送走后,帮忙的人把借的餐具等送还后就休息。当晚的洗厨酒由主人自己操办,买煮一切事务全由主人负责,帮忙的人不用动手,只等酒喝。在洗厨的酒宴上主人向为这台婚宴操劳的人们致谢:“这次所办酒席承蒙各位叔伯兄弟、长辈、姑妹、侄嫂帮忙,你们忙忙碌碌,日夜操劳,有酒喝不进,有肉吃不香,辛苦大家了,今天酒席办圆满了,尽管是余酒剩菜,大家也不要嫌弃,开怀畅饮,慢慢喝两杯。”说完后举杯敬酒。酒席上“双喜临门鸳鸯成对、八字又好、五子登科”的猜拳声、“趁”酒声,一阵高过一阵,热闹非常。
瑶族酒席置办项项用心至极,参加婚礼的宾客和新人们相聚在婚宴上,可谓是其乐融融。关于瑶族婚俗中的酒席置办内容尚未结束,下一集内容将会继续为您讲述瑶族婚礼中的酒席置办(下)。
来源:《湖南瑶族风情》
日期:2009
日期:200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