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风民俗 > 人生礼仪 > 婚姻习俗

瑶族的择偶做媒

作者:郑德宏;任涛;郑艳琼 【字体:
瑶族人民热情奔放,坚强勇敢的性格特点同样体现在瑶族的婚俗上。本集内容将为您分别讲述瑶族的几种择偶做媒方法。 首先是拿篮子。拿篮子是平地瑶青年选择对象的一种方式。每逢圩节假日,成群的姑娘手提精致的小竹篮,上面盖上一条家织手帕,在圩场周围徘徊。青年小伙子们也着意打扮一番,赶往圩场。当看准某个姑娘时,就趁其不“备”将她的篮子拿走,买上点心放入篮中,再转到姑娘身边,然后,就成双成对地走到圩场外山林对歌去了。小伙子先请姑娘吃点心后对歌,互相用歌词来通报信息,沟通情意。歌毕,姑娘要回篮子,约好日子再相会。到了约会的日子,姑娘手提竹篮,唱着歌儿去与小伙子约会。小伙子又一次从姑娘手中拿过篮子,若姑娘看中了小伙子,竹篮内便有一双或几双布鞋。竹篮这样一“拿”一“送”,直到爱情成熟为止。 “谈笑"则是常宁瑶族一种特殊的媒介形式。 每当节庆来客或村上人家来客时的当天晚上,都要举行“谈笑”活动。如果来的是一个未婚姑娘则由一个未结婚的小伙子去和她“谈笑”,来的是已婚男子则由已婚妇女去“对付”他。吃完晚饭,主人就早早地把烟、酒、茶备好。此时,寨子里的男女老少拥入主人家。已选好的主歌手开始和客人“谈笑”。主歌手通过问唱来向客人提出各种问题,客人则用歌来相答。通过“谈”“唱”,一问一答,相互了解。谈笑一阵后,生疏感抛开,双方毫无顾忌,尽情“谈”“唱”比试肚才,双方都诙谐风趣,常常引起满堂大笑。双方在“谈”“唱”中相互了解,传递了感情。虽然这种“谈”“唱”不是专一的媒介形式,但也为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的建立了感情,进而确立恋爱关系;有的成为对方的如意郎君或满意的媳妇。 “爷粑”“娘粑”求亲则是一种很有趣的做媒方式。姑娘、小伙通过接触、了解、互诉衷肠,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后,尽管瑶族婚姻自由,但到了谈婚论嫁之时也要征得父母的同意。小伙子在征得父母的允许之后,就挑着两个特制的大糍粑(一个约有5~6斤重,称为“爷粑”、“娘粑”)到姑娘家求亲。姑娘的父母热情招待小伙子,并办好丰盛的午餐。午餐后,小伙子挑来的两个大糍粑若被姑娘的父母收捡好了,就表示姑娘的父母同意了这门亲事允许今冬出嫁。如果小伙子挑着“爷粑”、“娘粑”往回走,这门亲事就黄了。 瑶族择偶在婚姻自由的基础上,给了人们婚姻十足的仪式感,让人们重视婚姻,绝不能把婚姻当成儿戏。下一集内容将会为您讲述瑶族的婚育——两种订婚方式。
来源:《湖南瑶族风情》
日期:2009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