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风民俗 > 人生礼仪 > 生育习俗

瑶族的小孩出进门仪式与九岁开蒙弟香

作者:郑德宏;任涛;郑艳琼 【字体:
上集内容,我们为您讲述了瑶族人带着孩子拦寄爷和认寄爷来给予孩子祝福,保佑其健康成长,除此之外,瑶族还有哪些习俗用来保佑孩子成长的呢?本集内容将为您分别讲述瑶族人小孩出进门仪式与九岁开蒙弟香。 带10岁前的小孩走亲、出远门的时候一定要在小孩额头前正中即两眉上方中画“十”字。把筷子浸湿,在锅底沾上炉灰烟,然后在额上画上“十”字。 “十”字是一个记号,这个记号瑶话叫“啊故降”,即“花园婆婆的记号”。小孩是花,有花公花母花婆婆管着,出远门怕路上遇上野鬼恶魔,把小孩捉走,所以就在小孩头上作一个“十”字(花婆婆)的记号,野鬼恶魔看见这个“啊故降”,知道是花婆婆的“花”,它们就不敢捉小孩了。 小孩进门则要告祖先。小孩在12岁之前和父母外出走亲戚,当小孩到亲戚家时,主家的老人就要在神台前烧香化纸告知祖先:“今日某某小孩来了,是我们家某某的小孩,现在告诉各位祖先,你们就是再喜欢也只能是‘看’,不能‘摸’,要当贤惠老人。”据说小孩来家做客,祖先们是很高兴的,往往会去“摸”一下小孩,那么做客的小孩一旦被祖先们“摸”了一下,就会寝食难安,出现各种不适应新环境的症状,比如头疼脑热夜哭等等,大人们也会因此不得安宁。为了使小孩玩得愉快,特别是三岁以下的小毛孩能平平安安,在其进门时就要告知祖先,抱着或背着小孩在神台前作揖三个,以保平安。 除了前述种种瑶族大人为了孩子茁壮成长想出的对策外,瑶族孩子长到九岁时还必须开蒙弟香。 新中国成立后小孩入学启蒙年龄规定为6岁,旧时的年龄是9岁。过去有“七聋八哑”之说,小孩入学为的是学知识变聪明,将来好有所发展,七八岁入学,预示着孩子无前途,会变成“聋哑”之人,因此送小孩读书忌七八岁”学。旧时能送小孩读书的人家必然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地主、富农及官商之人,因此寥寥无几。读书的人少,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就少,读了书的人是比较有前途的又是很受人尊重的,所以小孩入学启蒙就成了一件大事。小孩入学前父母要为其办入学酒,并请亲友来吃小孩的入学酒。亲友来时放喜炮祝贺,并送小孩文房四宝、喜钱新衣等,勉励小孩学业有成。 瑶族人为了小孩能够以平安健康地长大成人,想出了很多小妙招。也许这些招法不尽管用,但的确是蕴含了他们浓重的爱意。
来源:《湖南瑶族风情》
日期:2009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