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丧葬习俗:祭奠礼仪
现民间多行汉族“三献”之礼,也有举行追悼的。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苗族(主要是“生苗”)多行自己的奠祭之礼。并安排在开吊之日进行。据《永绥厅志》载,其祭仪是“用五色纸张札旗伞,剪白纸作标钱,悬挂于死者棺前。子婿牵牛羊请巫呼礼,哭祭于死者灵前,名曰‘献牲’。里党无论亲疏,或负米一囊,或包谷一袋,皆来赙。子婿则必各具牛只,纸札旗伞一套(相当花圈),用鼓乐助奠于灵前,名曰‘上祭’。毕,杀牲,用火烧其毛,剖剥,留丧家肉一肘,其余概行割煮,率同助祭者食之,不遗片肉回家。此丧礼之异于汉俗也。”真是“上山赶肉,人人有份”,实为原始共产主义分配方式的遗俗。而用火烧剖,亦再现了古代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习俗。现仅纸札旗伞之俗尚存,亲家女婿上祭时抬的是已宰杀的整猪整羊,致祭后破之煮熟,诸亲友一同进餐。
来源:《湘西苗族百年实录》
日期:2008
日期:200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