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风民俗 > 人生礼仪 > 丧葬习俗

苗族的出丧

作者:李显福;梁先学 【字体:

1、出柩

抬丧(程明君摄)

抬丧(程明君摄)

 

次日清晨,道士行辞灵、送亡科仪,至此,结束了道场全堂法事。其后,苗巫手执火棒,一边念咒,一边取出“地府灯”覆于棺木之上,以火棒将灯击碎。接着,由苗巫以镰刀钩门,意在为亡魂放行。

 

出柩时,苗巫肃立门前,身披白布,手执镰刀,钩于门上的挂枋,念咒,用镰刀敲击挂枋3次,高呼“和尾”3声,众人齐呼:“抬哟!”前呼后拥,徒手将棺抬出大门,搁于长凳,用竹条捆牢,穿以抬杠。在舅亲“火把”的引领下,抬丧之人各就其位,跟着“火把”、孝男,朝坟场吆喝而去。孝女在棺木之后,随后是一般的送丧亲朋及帮忙人等。

 

途中,抬丧的壮年男子故作乏力,向丧家要“抬丧酒”,高声呼叫:“打湿索子!”意为要丧家发烟、赏酒。棺材是否置放于地,各地风俗不同,或置或扛于肩,随俗而定。在喝了丧家献给的白酒后继续前行,一直奔至坟地。停柩时,孝子需在柩前下跪,以示孝敬。

 

2、下葬

 

热井后用米画八卦(程明君摄)

热井后用米画八卦(程明君摄)

 

守灵期间,由地理先生选定坟场,帮忙人等挖好墓穴,以待安葬。

 

请地理先生选择坟场,这是苗族传下来的古老葬俗之一。据《苗族椎牛巫辞》记载,苗族的远祖玛古、奶棍夫妇双亡之时,就曾请地理先生去挑选坟场。那可是一处毓秀钟灵、龙蟠虎踞的风水宝地:

 

用金席把玛古埋在欧亚归卓,用银席把奶棍埋在几统几献。

 

先父先母脚踩哪里?脚踩一十二只大石船;

 

先父先母头朝何方?头朝一十二把大石伞。

 

右方是重叠的峻岭,左方是连绵的高山。

 

前面有一十二个石人跪拜,后面有一十二个石人作揖。

 

这样的坟场,处于奇山异水之中,成为苗家后代选择坟场的样板。故地理先生选择坟场需看山势,贵藏风而聚气,宜趋吉而避凶。选择坟场时,地理先生要念“开山文”,算八卦,用罗盘测定方位,自有其一套神秘的卜筮测定之术。

 

灵柩抬至坟地,地理先生亲自掌管棺木下井事宜。先于坟场烧纸,这叫“热井”。继而用米按朝向画八卦,将鸡放入井中,让其自由自在地啄食。传言,啄左边米利孝男一方,啄右边米利孝女一方,啄中,则双方皆利。接着,众人用草绳将棺木吊入井中,地理先生用罗盘分径拨向,使棺木朝向定准山势龙脉。孝男跪于坟前左方,孝女跪于右方。地理先生手握米袋,立于棺头之左,注目苍天,行祭告礼:边念《祝龙经》,边四处撒米,孝男孝女则用所披之孝帕接米,吃下数粒,以示接得衣禄。继之,地理先生用引魂旗扫魂,意为把所有的生魂扫出坟场,勿使埋入坟中,以免后来遭灾。

 

棺材即将封土之时,孝家长子拿起锄头,跪在棺头,从一旁挖出泥土,盖在棺盖之上,向棺材呼喊:“爹(娘)——!”连续挖土三次,呼叫三声。挖一锄,一声喊;挖两锄,两声悲;挖三锄,三声嚎。这三锄三声,凝结了孝子对长辈的无限缅怀,呼出了孝子的切肤之痛……呼毕,帮忙人一拥而上,将孝子拉开,拿起锄头铁铲,填土,砌石,争着为死者献上一颗孝敬之心。将坟堆好后,在坟顶上插入一把纸伞和一根“子孙棍”,燃放鞭炮,以示安葬完毕。

来源:《湖南苗族风情》
日期:2012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