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丧葬习俗
土家葬制,历史上曾出现过洞穴葬、悬棺葬、船棺葬、崖穴葬、砖石葬、青石葬、瓮棺葬、土穴葬和火葬等形式。其中以悬棺葬、土葬为主。
悬棺葬湖南土家族分布在澧水、酉水流域,而悬棺葬恰恰出现在两水沿岸。宋代朱辅在《溪蛮丛笑》中描写:“五溪蛮死者,诸子照水内,一人背尸,以箭射地,箭落处定穴,穴中籍以木。贫则已,富者不问岁月,酿酒屠牛,呼团洞发骨而出,易以水凼,或架崖屋,或挂大木,风霜剥落,皆置不问,名葬堂……”湖南省考古界专家发现,战国、西汉时期的悬棺葬在石门、保靖、永顺、泸溪等县均有发现。土家祖先为何实行悬棺葬?土家先民常年渔猎,在江河活动较多,土家人认为人死之后葬在绝壁上和深洞里最为安全。
土家先民悬棺葬遗址(张绫屏摄)
老司城土司墓穴(田仁利摄)
明隆庆湖广永顺宣慰使彭翼南墓志铭(田仁利摄)
土葬 龙山里耶汉墓、古丈白鹤湾战国墓、保靖四方城战国墓、张家界菜籽湾春秋墓、泸溪县桐木垅汉墓、永顺王村战国墓均属土葬情况。土葬出现,殉葬品即兴。富家人随以金银、珠宝;贫家人随以铜、铁、陶、瓷等物。墓主的地位与身份不同,棺椁的大小、纹样、佩饰不同。土葬引发土家地区的聚族而葬,形成大片的“祖茔地”。在同族中,凡是辈分大、威望高的长者去世后,葬在茔地东头最高处。此后,同寨人死了,只能居下而葬。
(罗仕松)
来源:《湖南土家族风情》
日期:2010
日期:201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