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禁忌(一)
瑶族是十分注重礼仪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礼仪的禁忌。本集内容为您介绍瑶族的禁忌(一)。
首先为您介绍的是忌鼠。
鼠虽是小动物,但其害不小,“一鼠吃一捉(一捉即一抓),百鼠吃一箩,在家就挖仓,在田就放禾(将禾穗咬断)”,可见鼠害之大,所以就要忌鼠。瑶族把正月的“三个六日”定为忌鼠日。相传,正月初六是老鼠讨亲取“八字”的一天,十六是娶媳妇下定(订婚)的日子,二十六是讨亲嫁女的日子。老鼠的繁殖能力很强,如果这三天忌鼠不严的话,老鼠讨亲成功,就会繁殖无数小鼠,鼠害无穷。如果忌得严,使得老鼠无法结亲,就无后代,鼠害就小。在这三天里不耕作、不开仓、不裁衣。此外,一年四季的“三暑”也忌鼠。一是农历六月的“小暑”、“大暑”节,二是七月的“处暑”,合称“三暑”。为什么在夏秋的“三暑”时节也习惯忌鼠呢?因为“暑”与“鼠”同音,就把它当鼠忌。忌时与正月“三六”的忌法相同,不到田中地上耕作,不开仓,否则就会造成田地上庄稼遭鼠害,仓中粮食遭鼠耗。
除了忌鼠,瑶族还有一个老话,叫做:“壬”日禁虎
瑶人居住的山寨都是在大山的深处,山高林密,老虎出没无常,经常侵扰瑶民,来到猪圈就咬猪,来到门前就叼狗,有时叼小孩、伤人。老虎是山中猛兽,实在令人害怕。瑶人居住在山中,大部分是单。家独户的,为避免老虎侵扰就要禁虎。
“壬”讲瑶话就是“盐”音,与瑶话说老虎“贤”同音,所以“壬”日就是虎日。新年正月的“壬”日就是虎日,这天就要忌虎。这天不准村人学猫叫,因猫与虎形似,学猫叫就是虎叫之意。不准高声乱叫,不准进山林,如果违规的话就会遭虎害。
同时三月对于瑶族人们来说,也是重要的一个月,有很多的禁忌。
三月已经是阳光明媚时节,正是春深雷雨季节,雷鸣电闪大雨倾盆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多,洪涝灾害随时都有可能出现。雷公是洒雨的神,雨洒多少洒大洒小全由雷公定,要想不发生洪涝灾害就一定要禁雷。三月初一是禁雷日,这天不戴斗笠、不披蓑衣、不击鼓(鼓声似雷鸣)、不上楼(把上楼比作登天),雷公在天上休息,如果惊动激怒雷神,今年就会不断地下大雨、响大雷、涨洪水。这天既是禁雷也是禁涝。
以前瑶人生活在高山密林之中,过的是刀耕火种的生活,在高山大岭中耕作,种植玉米、红薯、小米、旱禾等粮食作物。野猪也以这些粮食作物为食,山里野猪多,经常危害作物。野猪的嘴非常厉害,总是把土里的红薯拱出来糟蹋,如果野猪来得三五只,一夜之间整个山岭的作物就会被拱尽,一年的辛勤劳动就全泡汤了。瑶人最怕的就是野猪,除了捕猎野猪之外还必须禁好野猪,三月三这天不入山,不耕作,不进菜园摘菜,这样就不会惊动野猪,野猪就不会进田入地损耗粮食作物了。
除了上面所说的,瑶族人民也忌分龙、忌蛇
相传龙是运水的,龙来了就会带着水来,天上的雨是龙从大海里运上去的水,龙把水分到哪里,哪里就会风调雨顺,不会有旱灾,才会得到丰收。种田种地的人,靠的就是雨水调匀,所以到了“分龙”就要忌“分龙”。这一天不准用刀斧进山伐木砍柴,不然会把“龙”砍断,把雨路砍断。不准挑粪桶,如果挑桶,被龙看见了,龙就会说:“你们自己挑水了,我不必帮你们运水来了。”这样龙不运水,天上就没有雨下,就要受旱,阳春就没收成,所以一定要忌“分龙”。
“分龙”是什么时候呢?汉人的“分龙”是在农历的五月二十六日,民间说道:“一年的丰熟不丰熟,就看五月二十六,天上下点毛毛雨,黄狗不吃粥。”黄狗不吃粥吃饭了,表示丰收了。瑶人的“分龙”没有固定的日子,是夏至过后的第一个“辰”日为“分龙”日,为什么是“辰”日?十二生肖中“辰”属“龙”。
过了“分龙”,雨不落全方,而是雨下一方,俗话称“牛背雨”,即雨下在牛背的左边,却没有下在牛背的右边。
大山之中毒蛇很多,时有伤人,还经常进屋与人共居,为了安全必须禁蛇。
“社”有春社和秋社之分,社日在黄历上一般是不标明的。找社日以这两句话所指的日子为准,即“立春五戊为春社”,就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五戊为秋社”,即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秋社,社日就要禁社。
古传忌社就是忌蛇。春社后,天气逐渐转暖,毒蛇从冬眠醒来非常活跃,正是交配产卵时期,很容易伤人。秋社后,天气渐凉,蛇即将转入冬眠,蛇眼睛朦,毒性大,也很容易伤人。瑶山蛇多且毒,为免遭蛇伤,所以社日必忌蛇。忌蛇日不进田地,不入山林,不带柴草回家,更不能带藤类的东西进屋,因藤绳类物似蛇,带其进屋意为带蛇进屋。
通过本集内容的讲解,相信您对瑶族禁忌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下一集内容将继续为您讲解瑶族的禁忌(二)。
来源:《湖南瑶族风情》
日期:2009
日期:200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