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偷月亮菜
中秋花好月圆,新晃侗族青年的中秋过得非常有趣。因为在这天晚上,他们可以“光明正大”地去体验一次“偷”的刺激——可到别人家的菜园里去“摘”一些瓜果小菜,而不被人称作“偷”。
据说这个习俗很早就有了。我在查史志古书时,发现清代的《晃州厅志》确实载有:“妇女有连臂出游踏月亮者;又有摸秋之戏,入人家蔬园中摘瓜抱归,置之帐中以兆宜男”的记载。这个习俗至今还流传。中秋夜去偷月亮菜的只能是青年,而且是未婚青年。如果是女人,则老少皆可。其名虽然叫“偷”,实际上这天晚上,好心的主人都要选择园中最好的瓜果,在旁边插上草标,使姑娘们光临时,不致忙中“偷”错。而姑娘们不是毫无目标的,她们总是选她中意的后生的园圃去偷,摘走之后,还要有意高声嬉闹,让主人家知道。主人家明知装憨,视为吉利。姑娘们如果碰巧遇上两个并蒂的瓜果,将会感到无比的幸福。她们会用并蒂的瓜果,以保佑来年生个胖娃娃。年轻的母亲在这晚也要去“偷”月亮菜。她们只选择那最青翠活鲜的毛豆,并大把大把地将它扯下来。因为,毛豆是“毛头”(小孩)的谐音,吃了毛豆,可使她们的“毛头”平安健康。闲暇无事的小伙子们,也学着姑娘去“偷”月亮菜,因为他们也希望能分到月亮仙人赏赐的幸福。不过,按规矩他们偷来的瓜果只能在野地里吃,不能带回家中。中秋之夜,侗族小伙子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要给心爱的姑娘送12对月饼,表示一年12个月月月相思团圆。
来源:《湘西古夜郎》
日期:
日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