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社巴日的杰出价值
1.“跳马”之马看到土家人的跳马,那半人半马的装束,使人立即联想到古希腊的马人。在古希腊酒神祭中,亦有“马人剧”。雅典人把“马人剧”也称之为“萨提洛斯剧”。什么是“萨提洛斯剧”呢?要了解萨提洛斯剧必须先了解萨提洛斯这个神。萨提洛斯是古希腊神话中司丰收的精灵,一位最低级的林神。“林”,即橡树林,古希腊的橡树林如同中国上古时代的桑林,是原始部落施行生殖巫术的固定场所,也就是中国文人常说的“桑间濮上”。在古希腊的早期艺术中,萨提洛斯被描绘成半人半羊之神。它懒惰而又淫荡,常常酒醉醺醺游荡在山林之中与女神欢笑歌舞。从这些情况看来,萨提洛斯也是一位生殖之神。既然羊人萨提洛斯是生殖之神,而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人又能将马人与其“混在一起使用”,可见马人塞勒诺斯也是一位生殖之神。马人,是酒神的伴侣;马,也与酒神的祭祀关系密切。一位神话学家指出:有关酒神巴克科斯(即狄俄尼索斯)的传说中的女主人公的“名字都由一个使用频率颇高的前缀hippe(“马”的意思)……或者由一个也含有马的性质的表语组成”。①在神话原型理论中,人类学家发现马具有十分丰富的象征,许多象征意义遍布世界各民族当中。马作为力量、创造力和青春的象征,因为它具有性欲与精神的意义。这种意义在有着古老文明的中国也留下了印痕:妈,女之马,母亲,是力量和创造力的源泉;“马子”“人马”等俗语,则是另一种贬义的性象征。“跳马”中的祭师,土家语称“梯玛”,其中“玛”即为“马”字。“梯玛”应是“跳马”之语转。湘西有学者指出:“‘梯’,土家语,为女性生殖器。”②这样,“梯”和“马”都具有很强的性的意味。于是,我们从这点出发,也可以看到:跳马祭奠,如同酒神祭奠一样,也是一种关于人类自身的丰产和农作物丰产的原始丰产祭仪。对于这一点,我们还将作进一步的分析。2.“跳马”之游跳马祭奠,如同酒神祭奠一样,呈现出一种明显的游行仪式。翻开中国各种地方志,这种祭礼无处不在。北京(惋平县志》(清抄本):“立春前一日,迎春于东郊春场。鼓吹旗帜前导,次‘田家乐’,次勾芒(即句芒)亭,次春牛台,引以耆老师儒、县正佐官而两京口列仪从其后。”游行队伍,次序井然。其中“田家乐”是什么呢?这一点,山东《招远县志》(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的记载说明:“先春一日,以演武亭为春场故事,知县迎春,旗帜鼓吹前导,次农人牵耕牛荷田家器,各行结彩楼,横额以牌日某行,市井小儿衣女子衣,人执悬彩小布伞,谓之‘毛女’;次乐人女伎;次耆老;又次执事人役,骑者赞礼,正次贡左贰学师;肩舆者县令也。皆簪春花。官则朱衣,吏胥群从,以迎春于东郊亭。”同样,跳马和游傩的目的,也是迎接和欢庆春天及太阳的新生。其次,在狄俄尼索斯遇难的情节之中,有一个触目惊心的细节:他被剁成了碎块。神话中的这个“碎尸”的情节,就是为了铺垫“呼唤和寻找男性生殖器”这样一种结果。我们指出:在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剧作《阿卡奈人》、喜剧《地母节妇女》中,我们曾多次见到这一结果:在古希腊喜剧中作为道具的那种被夸大了的阳具,在酒神祭祀中是主要的圣物。这一点,在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著作中能得到证明。这种对性器官的神化,反映出人类对自然和人类自身繁衍的认识。原始人把太阳看成是神的阳物生殖器,也是万物中最大的阳物,是它,给予万物生命。失去了太阳,也就失去了春天,失去了万物生殖之男根。因此,人们必须举行巫仪、施行巫术去寻找太阳,召回太阳。仪式中的游行,其原型就是人们结队去东方寻找太阳的历程。这种追寻太阳、以男根崇拜为中心内容的游巫仪,在世界古老的文明之中也都曾经发生。3.关于“烧老爷”在“跳马”中,有个使人大惑不解的“审老爷”“笞老爷”“烧老爷”的仪程。这一仪程有何文化内涵?过去,不少人作一些解释,但大多是一种望文生义,或是以现代思维去替代孕育和产生这种文化现象的原始思维,因此,出现了种种误读。“跳马”中的“烧老爷”是一种保存的较为久远的古俗。在汉族的民俗活动中,它已流变为“鞭土牛”。这一岁时民俗在历代地方志中有着广泛的记载。这种鞭土牛的习俗早在先秦古籍《礼记》中就有记载:“季冬之月……命有司大傩,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磔,分裂祭牲以祭神叫“磔”。从西周至民国,这种习俗千古不变。鞭、磔土牛的目的,就是祈祷老天能风调雨顺,使大地五谷丰登,乃至国泰民安。“跳马”祭仪中的鞭、烧老爷,实质上也是力图达到这个目的。但是,在丰产祭仪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比较怪诞而又令人难以理解的仪式呢?它是源于何处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也许又要借助于古希腊的“酒神祭”。酒神祭中的一个仪程,与鞭笞老爷、烧老爷,有些异曲同工。雅典人经常用公费豢养一批堕落无用的人;当城市遭到瘟疫、旱灾或饥荒这一类的灾难时,就把这些堕落的替罪羊拿出两个来献祭:一个为男人献祭,一个为妇女献祭。前者在颈上围一串黑无花果,后者围一串白无花果。有时候为妇女而杀祭的人牺也是个妇女。先领他们走遍城里,而后杀祭,显然是在城外利用石头砸死的。但是,这种祭祀不限于大规模灾祸的特殊场合;似乎每年五月萨格里节都要把两个人牺(一个为男人,一个为妇女)领出雅典城外,用石头砸死。色雷斯的阿卜德拉城每年大规模地清城一次,并为这个目的专门选出一个市民用石头把他砸死,作为替罪羊,或代替所有其他人作出生命奉献。在砸死他的六天以前先除去他的市民资格,以便让他一人担负全市民众的罪孽。①在“酒神祭”中,人们鞭笞的、火烧的,不是纸人、土牛,而是活人。一个为人们替罪的人。这种类似的仪程,在西方古代的农神节和现代的狂欢节中,常常可以看到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也就在一切有着狂欢习俗的国家里,狂欢节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一个滑稽人物扮演节日的化身,经过短短的一段荣华富贵生活,便被当众焚烧或击毙,然后大家假装悲悼,继而欢呼一番。“酒神祭”的习俗已接近古俗的原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古俗呢?英国人类学家詹姆斯•乔治•弗雷泽以一生的精力、整整十二卷集数百万言的篇幅,写成《金枝》一书,对这一问题作了详尽的解答。《金枝》的结论是——在遥远的原始社会,在巫术盛行的时期,一个集团的巫师同时又是世俗政权的统治者——神圣的帝王。帝王的地位极高,他承担的责任也极重。他的健康状况、他的生死、他的命运直接关系到世界万物的兴亡,直接影响着他的臣民、他所统治的疆域内的一切牲畜、植物的荣衰。于是,原始人用一整套巫术和仪式来保护、约束这位重要人物。这些巫术和仪式中最为奇异的一种就是:神圣的帝王经过一定时间或者初露虚弱迹象的时候,必须被处死。帝王的身躯虽然死去,但帝王的灵魂迁至更为健康的躯体中就会安然无恙,于是世界的平安就得到了可靠的保障。弗雷泽认为,在原始人的观念中,帝王的死亡、复活,与植物的枯荣,其性质是一致的。正像为了使植物茂盛,有时要在田地里进行交偶仪式一样,在帝王地五谷丰登,乃至国泰民安。“跳马”祭仪中的鞭、烧老爷,实质上也是力图达到这个目的。但是,在丰产祭仪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比较怪诞而又令人难以理解的仪式呢?它是源于何处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也许又要借助于古希腊的“酒神祭”。酒神祭中的一个仪程,与鞭笞老爷、烧老爷,有些异曲同工。雅典人经常用公费豢养一批堕落无用的人;当城市遭到瘟疫、旱灾或饥荒这一类的灾难时,就把这些堕落的替罪羊拿出两个来献祭:一个为男人献祭,一个为妇女献祭。前者在颈上围一串黑无花果,后者围一串白无花果。有时候为妇女而杀祭的人牺也是个妇女。先领他们走遍城里,而后杀祭,显然是在城外利用石头砸死的。但是,这种祭祀不限于大规模灾祸的特殊场合;似乎每年五月萨格里节都要把两个人牺(一个为男人,一个为妇女)领出雅典城外,用石头砸死。色雷斯的阿卜德拉城每年大规模地清城一次,并为这个目的专门选出一个市民用石头把他砸死,作为替罪羊,或代替所有其他人作出生命奉献。在砸死他的六天以前先除去他的市民资格,以便让他一人担负全市民众的罪孽。①在“酒神祭”中,人们鞭笞的、火烧的,不是纸人、土牛,而是活人。一个为人们替罪的人。这种类似的仪程,在西方古代的农神节和现代的狂欢节中,常常可以看到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也就在一切有着狂欢习俗的国家里,狂欢节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一个滑稽人物扮演节日的化身,经过短短的一段荣华富贵生活,便被当众焚烧或击毙,然后大家假装悲悼,继而欢呼一番。“酒神祭”的习俗已接近古俗的原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古俗呢?英国人类学家詹姆斯•乔治•弗雷泽以一生的精力、整整十二卷集数百万言的篇幅,写成《金枝》一书,对这一问题作了详尽的解答。《金枝》的结论是——在遥远的原始社会,在巫术盛行的时期,一个集团的巫师同时又是世俗政权的统治者——神圣的帝王。帝王的地位极高,他承担的责任也极重。他的健康状况、他的生死、他的命运直接关系到世界万物的兴亡,直接影响着他的臣民、他所统治的疆域内的一切牲畜、植物的荣衰。于是,原始人用一整套巫术和仪式来保护、约束这位重要人物。这些巫术和仪式中最为奇异的一种就是:神圣的帝王经过一定时间或者初露虚弱迹象的时候,必须被处死。帝王的身躯虽然死去,但帝王的灵魂迁至更为健康的躯体中就会安然无恙,于是世界的平安就得到了可靠的保障。弗雷泽认为,在原始人的观念中,帝王的死亡、复活,与植物的枯荣,其性质是一致的。正像为了使植物茂盛,有时要在田地里进行交偶仪式一样,在帝王死而复生的巫术仪式中,常常要串演植物死而复生的场面。类似“酒神祭”中替罪人的出现,只是这一古俗到了帝王的地位得到加强而他又不愿意被处死的时候,才得以出现。通过梳理,我们看到了一个久远的习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流变。这个过程是:杀戮帝王一追毙替罪人-追杀替罪羊_鞭笞傀儡木偶_鞭磔土牛。土家人“跳马”祭仪中的“鞭、烧老爷”就是这一古俗的流变。它的意义就在于为了使世界万物死而复苏、健康繁盛。由此看来,湘西的社巴日——“跳马”,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这一文化传统,像古希腊的酒神祭孕育了欧洲戏剧一样,它也曾孕育过湘西的傩堂戏、阳戏以及众多的民族歌舞;’这一文化传统,对于本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对于外部世界,也有着巨大的文化魅力。很好地爱护它、发掘它、保存它、利用它,有着切实的现实意义。
日期: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