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风民俗 > 节日习俗

湖南少数民族内涵不同的节日:四月八

作者: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字体:

湘西土家族、洞口瑶族、怀化侗族、邵阳苗族均以农历四月八日为牛的生日,这天各家各户均停止役牛,清扫牛栏,将牛洗刷干净,喂黄豆、谷子、玉米、糯米饭、鸡蛋、泥鳅、菜枯、白酒(或甜酒)、蜂糖等最好的饲料,还以酒、肉、粑粑敬“牛王菩萨”(粘贴在牛栏上刻绘有“牛王菩萨”形象的纸马)。当地民谚称:“四月八,牛为大。”“四月八,牛歇驾。”“四月八,牛生日,鸡蛋甜酒送牛食。”这天家家户户让牛休息,给牛梳毛。这种习俗的来历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传说。

 

每年这一天,湘西苗族举行纪念活动,吹木叶,吹琐呐,弄棍耍拳,围着篝火唱歌跳舞,祭祀祖先,缅怀英雄,为战死者扫墓。清代乾嘉苗民起义后,统治者禁止湘西苗族举行这一活动。新中国成立后经国家民委批准,将四月八日定为苗族统一的节日。靖州苗族叫“姑娘节”;绥宁苗族叫“四八姑娘节”,煮乌饭纪念巾帼英雄杨金花;花垣苗族叫“樱桃会”,人们一边品尝樱桃,一边对歌抒情;城步苗族是接亲人回家,备以丰盛酒菜,吃一种祖传的“乌米饭”,俗称“乌饭节”,用这种祭祀来表达对蓝玉的怀念。据传洪武二十六年(1393)农历四月初八,蓝玉被朱元璋诬以谋反罪而诛族,悬头示众,其亲信杨某趁人不防将其头颅取下,藏在谷箩里,用谷子作掩护,日夜兼程,护送至城步扶持(今丹口镇太平村),到达之时,其谷被血染成黑色。蓝玉之子逃回城步扶持耕居,将其谷作为稻种。种下后,禾苗秆粗架高叶茂,茎叶呈红色,米呈乌红色。其子孙认为,这是祖先血液所染成,故只能家传,不能向外扩种。

 

侗族不仅称之为乌饭节,还说是杨姓的家节。这一天,侗族各家各户都要蒸煮乌饭吃,其意是纪念杨家女英雄宜娘。洞口瑶族相传四月八日为如来佛生日,于天庭大摆筵席宴请诸神。这天如来佛降临人间,见一头老牛眼泪汪汪,便上前询问,得知老牛十分辛苦,无人敬重,便说:“四月初八是我老佛生日,也是你老牛的生日。”并邀请老牛一同上天庭喝酒。从此,牛便和佛祖同一天过生日。

 

湘西土家族传说为土家人一次战败,退却时遇大水挡住去路,在此紧要关头,一条水牛游来,大家扯着牛尾巴游过对岸。这天正是农历四月八日,以后每到这天,土家人要杀鸡宰猪,蒸糯米饭,祭祀祖先,然后备好丰盛的宴席,诚邀亲朋好友做客,共庆牛王生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让牛免耕一日,备受优待。有的地方还传唱“祝牛王词”:“世人听我说根由,兽中最苦是耕牛,春夏秋冬出苦力,四季耕种求全收,奉劝世人爱耕牛,人畜两旺乐悠悠。”

 

四月八日这天,壮族各家各户都要杀鸡、鸭,磨豆腐,煮“青米饭”(乌米饭),举行家宴招待回门的女儿、女婿和亲朋好友,缅怀祖先。

 

瑶族管四月初八叫“乌饭节”。传说是瑶族一位姑娘名叫木莲,她母亲在高山峻岭开荒,木莲天天都要上山为母亲送饭,每天都用最好的稻米或苡米做饭给母亲吃,为了不让别人把饭与母亲的饭搞混淆,就在煮饭时在饭里放下乌饭草,饭煮出来就成了紫黑色。瑶族后代为了纪念木莲孝敬之事迹,故将四月初八定为“乌饭节”。

 

湖南吉首苗族的“四月八”姑娘节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湖南文艺六十年:1953-2013.民间文艺卷》
日期:2013-10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