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风民俗 > 节日习俗

瑶族邀请乐队的规矩和办婚筵的唢呐曲

作者:郑德宏;任涛;郑艳琼 【字体:
音乐舞蹈在一个民族中必不可少,它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能丰富、生动的展现民众欢歌热舞的喜庆场面,表现瑶族人民的生活情貌。本集为您讲述瑶族请乐队的规矩和办婚筵的唢呐曲。 首先为您讲述瑶族请乐队的规矩。 瑶家办红白喜酒或大生日酒,喜欢请乐队助兴,以增添喜庆、热闹气氛。瑶家的乐队就是唢呐队(八音师),一般由6~8人组成,吹唢呐2人,主吹者为乐队首领,打鼓1人,打锣1人,打钯1人,也有的配有拉二胡、吹笛子和芦笙的乐师,但是以唢呐为主。请时由主家拿着帖子(红喜事拿红帖,白喜事拿盐信)、红包到乐师家,讲清办酒的日子。乐师到时,主家主事者(即二主家、提调)必须出门鸣炮相迎。乐队坐正厅左下席,进门后由杂办舀水洗脸,落座后即上茶(泡茶)、糖果,后上菜酒。休息片刻,由提调在条盘上放一红包、两包烟、三杯酒奉上,请乐队开锣。主家鸣炮,乐队开锣,乐声响起。开锣后乐队则按办酒的规矩奏乐。客人来时炮响乐起,上菜时按程序吹。如果有贵客来到,如接新娘、舅爷等需出门到路口迎接时,提调用条盘装上红包(多少不论)请乐队出门迎接贵客,送贵客走时也是如此。过去请乐队不付报酬,乐队里的乐师鼓手们的报酬就是凭主家的经济条件而定的请乐队时所送的红包分配。现在请乐队除了收取红包外,还要确定出场费。 唢呐是瑶家人办喜酒的经典乐器,接下来为您讲述瑶家婚筵的唢呐曲。 瑶家办喜酒图个热闹,讲究礼性,请唢呐队接亲、接客、送客,这样新亲、客人就显得贵气,显示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和客气,双方都感到很体面。唢呐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曲子,调节着酒筵的喜庆气氛,从始至终都热热闹闹、喜气洋洋。 瑶人的唢呐曲牌多种多样,演奏时优美动听,很有特色。主要有:《落马三套》、《过门丢》、《游路》、《催官上席三套》、《游路1至16套》、《游路三套》、《问君曲》、《路马上街》、《答君曲》、《高山滴水》、《狮子行路》、《蜜蜂过岭》、《蜜蜂采花》、《六合曲》、《拜堂曲》、《进门曲》、《打门槌》、《反打门槌》、《离娘女》、《女离娘》、《小离娘》、《排鼓》、《排席》、《棉长行》、《挂红牌》、《挽留杯》等等。姑娘出嫁了,《离娘女》、《女离娘》吹奏如此动情,母女依依难舍抱成一团,在迎接新娘的路上那《高山滴水》、《蜜蜂过岭》、《蜜蜂绣花》引着新娘将那离娘别乡的愁意慢慢淡化,步入那悠闲快活的情境和新的生活当中。 其中《娘离女》、《女离娘》是瑶家婚嫁中吹奏的唢呐曲,表示女儿出嫁要远离亲娘,母女情深难以离舍之意。在结婚酒宴的当天,新郎家派接亲的姑娘小伙挑着酒肉、礼品,请上鼓手(唢呐乐队)到女方家接亲。女方家当晚办出嫁酒宴,招待男方的接亲客和女方的送亲客和亲友。次日出嫁,早饭后女儿就要出门上路了,母女对哭依依不舍,大家被母女真情打动,不愿让母女分离。为了让男方家婚礼顺利举行,男方接亲唢呐乐队吹奏《娘离女》、《女离娘》曲,催促新娘尽早上路。乐曲吹毕,母女无奈分离,新娘缓缓举步出门上路。如果乐队不吹奏《娘离女》、《女离娘》乐曲,新娘就一直在厅堂里不出门。 除了动听的音乐蕴含丰富的民族特色之外,瑶族还有独具特色的舞蹈。关于音乐舞蹈的内容尚未结束,下一集内容,我们将为您介绍瑶族独特的舞蹈。
来源:《湖南瑶族风情》
日期:2009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