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风民俗 > 节日习俗

侗族冬季的节令

作者:吴祥雄 【字体:
冬季是一年中的末尾,劳动了一年的侗族人,可以好好的庆祝一番,犒赏一年来的辛苦。本集为您介绍属于侗族的冬季节令活动。 十月有长工节、祭祖节、陆姓香节、蒙家节、抢花炮,淹母猪等很有特色。 十月初一,通道的双江杆子一带将母猪淹死,割阴具祭神,煮汤分食,传说是为祈求人丁兴旺。 十一月有祭祖等节令,最隆重的为过侗年。 农历十一月,侗族有“吃冬”的风俗,吃冬的日期各有不同。侗族最大的杨姓,相传祖先有八兄妹,大郎吃初一,八妹吃初八,依次各吃一天。吃时各有各的习惯,各有各的禁忌,如禁吃黄鳝,传说以前侗家人曾遭官兵追捕,官兵因看黄鳝打架去了,侗家人才得以逃生,故把黄鳝当做了救命恩人。 “吃冬”也称之为“过侗年”。古代侗族是农耕民族,所有农作物收割进仓为一年,过去每到十一月各家各户都要杀五牲,制作好吃的庆贺一番,并进行敬萨及体育活动。过侗年各族姓各一天,没有统一的时间,便于互相来往庆贺。 十一月还有一个叫“合鼎罐”的节日,吴姓等族姓,在这一个月,凡分居在各地的子孙,都要派代表到发源地去聚会,称为“认祖宗”,去时要带原始信物,有的是鼎罐的破片,有的是竹筒的破片。 相传他们的祖先在迁徙逃难时,为了怕日后不能团聚,在分手时打烂一口鼎罐,各持一块逃生,到日后太平无事的时候,分散的各房子孙,便带了信物齐到分散的那个地方聚会,合鼎罐或合竹筒相认。至今,侗族还保留了一句习惯语,见了同姓,先要问一句:“你是共哪个鼎罐的?” 十一月结束,马上就是腊月。腊月有小年、腊月婚、守岁神、打年粑、姑婆年等节令。 侗族在腊月二十八过“姑婆年”,如果这年的月小,则相应提前一天。“姑婆年”也有称“祖宗年”的,因为侗族认为自己的祖宗是女性。 这一天,凡是出了嫁的姑娘都要回娘家和姊妹团聚,并供奉姑婆。侗族嫁女多选择在这个时候,就是这种“母系社会”的遗风。 民族节日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斗争生活中,经历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创造形成的,它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能够具体真实地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和习俗特征,是构成其民族文化心态和民族精神凝聚力的一种突出的文化。侗族在春夏秋冬里的每一个节日都是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积淀发展形成的。
来源:《湖南侗族风情》
日期:2003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