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秋季的节令
侗族人民快乐地过完了夏季里的节日活动,又马不停蹄地迎接秋天里的节日活动。本集为您带来侗族同样热闹的秋季节令活动。
七月有赈野(祭野鬼)、吃香(吴姓祭祖)、芦笙节等节令,茶歌节最受青年男女的欢迎。
茶歌节是侗族男女青年的节日,通道每年过两次,一次是农历七月十五,当黄豆、芝麻成熟,青年们在晚上来尝新,大多是“做豆地”出过大力的人。但这次规模较小。另一次是八月十五,正是中秋佳节,规模较大,青年男子几乎全部出动,显得异常热闹,歌声达旦。
七月十五,夜幕下垂,圆月当空,小伙子们带着月饼、糖果等礼物,踏歌上路,赴“茶歌节”;姑娘们则穿着盛装老早在村子外面,笑脸相迎。她们把青年接进寨后,便烧油茶,热情款待来客。在弄油茶时,姑娘们有意把难舂的黄粟米拿来要小伙子们舂,小伙子们则逢场作戏,故意高一脚低一脚,懒洋洋地边舂边唱歌。
吃油茶时,小伙子们为了讨好,总是用最优美的歌来进行赞颂。
双方以歌传情,推心置腹,唱得热烈,爱意渐浓,姑娘收罢碗筷,捧出月饼,与小伙子们共同分享。通宵达旦,歌越唱越深情,情越来越浓,许多青年男女因此喜结良缘。
等到八月,就有祭祖、敬月光、茶盘阵、斗牛、等节令,芦笙节最隆重。
八月中秋以后直到十月,这段时间是侗家村寨赛芦笙的时期。客寨与主寨都是事先约定了的,前年你来,今年我往,村村寨寨,各自寻找对象。这种互相交换地点赛芦笙、集体做客叫做芦笙客。芦笙客的队伍,不仅有训练有素的芦笙手,而且不会吹芦笙的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有的甚至倾寨而行。村寨赛芦笙,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也为青年男女提供歌唱的良机,同时把丰收的喜讯传播到各个友好山寨。做芦笙客是每间隔一年做一次,做芦笙客时还专门有上芦笙坪的日子。通道播阳八月甲戌日上屹团坪,黄寨、上湘十月十一日上豆地坪,其他各地都有规定的日子。通道的高步、皇都、双江等地不定期地举行大规模的芦笙赛,赛芦笙,赛山歌。芦笙声声动地,歌舞喧天,热闹非凡,有时参赛队伍上百支,黔、桂边界一带群众云集,万人空巷,盛况空前。
八月十五日,通道双江黄柏有淹牛之俗。这天,将一头水牛牯披红挂彩游寨,请师公画符,把牛牵至水潭,在芦笙的吹奏声中,十几个大汉用木杠将牛压到水底淹死。尔后,割下牛的阳具祭于神坛。祭后,煮汤分给各家族吃,以期家族兴旺。
九月有重阳节、酿谷酒、堵蛇洞等节令,合款最为庄严。
“合款"是侗族极其神圣庄严的盛会。以前,“款”是侗族的民族立法,小款为一村一寨的自我约法,大款常连接百里,是原始农村公社时期留下的民主遗风。款内人士称为款众,公推的头人叫款首。合款之期各有规矩,或春秋二款,或三年一小款,五年一大款,或每年立冬一会,一般都在十月举行。款也是以前处理民族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和社会基层组织,权威很大。每议一事,大家饮血盟誓,以便共同遵守,决不反悔,凡违反了款约的,将受到公众的严厉制裁。在款约的维持下,侗族社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互助互爱,秩序井然,颇有“君子国”之风。
农历九月二十九日,是城步岩寨地方吴姓侗家的专门节日,这一天称之为“古堂节”。旧时,要到盘古庙里杀猪,用猪头四爪敬盘古神,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口清吉、五谷丰登,尔后在庙里举行节宴。节宴只吃甜酒,不饮烧酒;只吃猪杂,不吃猪肉,猪肉按户分股,各自拿回家中。
秋天结束,冬天开始,侗族人民即将迎接“过侗年”、“姑婆年”冬季节日。下一集将带您走进冬季的节令活动。
来源:《湖南侗族风情》
日期:2003
日期:200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