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优秀成员之一。侗族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侗族民间的传统体育,是侗族光辉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通道侗族自治县民族宗教局陆中午、吴炳升两同志主编的《中国•湖南•通道侗族文化遗产集成》之一《体育大观》-书,就充分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侗族体育的丰富多彩。侗族民间传统体育可分竞技、表演、娱乐三人类。竞技类有侗拳、抢花炮、射弩、抽陀螺、赛龙舟、打木球、荡秋千、踩高脚、赛押加、踢蹴球、摔跤、踢毽等。表演类有赛芦笙、牛打架、舞龙、舞狮子、舞春牛等5种。仅芦笙曲子就有开始曲、集合曲、出发曲、过路曲、比赛曲等36种之多,其表演有换背、鱼上滩、红鱼尾、撵老虎、鸡打架等等,娱乐类有斗牛、斗狗、斗羊、斗鸡、斗鸟、斗蟋蟀、斗蚂蚁、捉迷藏、捉龙尾、顶牛角、丢包、打水仗、扳手劲、扳手指、扭扁担、顶杠、竹弓箭、拍拍枪、打水枪、打响筒、水中寻物、打野猪、吹禾杆、跳绳、拔河、捡石子、狩猎、洗谷桶、抢鱼塘、打三棋、炮棋、十子炮棋、擒敌棋、五子棋、小足球棋、井棋、打虎棋、登山棋、打扑克、打字牌、打骨牌等41种。侗族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侗族男女老幼都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锻炼,诸如爬山、涉水、走路、劳动等等;从狭义来说,就是参加上述的三种类型各项专门锻炼。
侗族体育富有民族特色:一是侗族人民生活在美好的生态环境之中。侗族分布在湘、桂、黔的雪峰山、武陵山、佛顶山、雷公山、苗岭、越城岭之中,居住在清水江、渠水、都柳江、浔江两岸的肥沃土地上;有一部分居住在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宣恩、恩施、咸丰、利川交界的山林之中。侗族人民生活在莽莽的“绿洲”之中,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二是侗族体育富有广泛的群众性。侗族的抢花炮、赛芦笙、踢毽、哆耶等等都是集体性活动,不仅参加表演的人数众多,还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三是侗族体育富有科学性和高超的技艺。如侗族的抢花炮,是将炮圈(花炮)置于装满火药的一个铁炮口上,点响铁炮,将炮圈送上高空,待炮圈落地时抢炮者蜂踊上前抢夺,力图把铁圈抢到手,并将炮圈送上指定的位置。这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灵活的技巧和超高的谋略。四是侗族体育既有体育性又有舞蹈性。侗族的哆耶和赛芦笙等,均有优美的舞蹈动作和强烈的体育技能。五是侗族体育富有传承性。它产生于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器材可以就地取材,场地不受过多限制,男女老少,都乐于参战,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六是侗族体育富有思想性。侗族在教育小孩在做体育游戏时,总要告诫他们要讲团结、互助、友爱,不要伤人,培养良好的体育和道德风尚。七是侗族体育登上了大雅之堂。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侗族体育主要是在本民族内部竞赛和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体育方针政策指引下,侗族体育大有发展,登上大雅之堂,一些项目被列为省、市以至全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侗族体育大观》的出版问世,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发展,民族之间体育文化的交流,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的良好结合,人民体质的增强和民族的团结以及经济的繁荣都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2006年3月25日写于长沙载于2006年4月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侗族文化遗产集成第二辑(中)(体育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