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风民俗 > 游艺习俗

苗族武术

作者: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志》编纂小组 【字体:

苗族武术,包括徒手和器械两大项目。

 

(一)徒手

 

徒手又分粘功、策手、点穴、花拳、礼示等五个方面。

 

1、粘功  这是苗族武术的基础。所谓粘功,即俗话说的内功或暗功。此技必操练有素方能见效。

 

2、策手  即攻防擒拿解脱等技巧,这是苗族武术的根本。策手有“三十六攻、七十二防”,即“一百零八手”之说。真正实用的策手变幻莫测,其众寡无法统计,且各地又有不同,总其要点有:一拳两防一攻五变;一掌两防一攻五变等等。

 

3、点穴  又称为“神打”,即穴道致伤的技击方法。这是苗族武术的绝招。点穴包括三个部分,即穴道、时辰、手法。传说“人身百零八穴,七十二穴不致命,三十六穴致命”。技击家则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十二个时辰内人身气血运行的部位选择所击的穴道,归纳成《时辰气血运行歌诀》。如“寅时气血注于肺”,子寅时格斗,则击敌主肺的穴道必死。点穴必须注意手法,如“双凤朝阳”法,意在击敌太阳穴;“隔山取宝法”,意在击敌章门穴,等等。

 

4、花拳  是公开流行的套路,是苗族武术的一项主要内容。苗族的一般花拳有:“小四门”、“大四门”、“六合”、“八合”以及“猴儿拳”、“猫儿拳”、“犟子拳”等等。以“小四门”、“大四门”最为普遍。

 

5、礼示  是在表演时对观众表示礼节的动作。此项动作,在苗族武术活动中也很讲究。其动作比较简单,各地大体一致,分“开堂礼”、“收堂礼”、“启手礼”、“毕手礼”等四类。开堂礼即立堂子时两手插腰,平步而出,在操练场地上按操练需要踩一个圆圈,然后步入中央作行家礼;有的在踩堂子时还伴有几句客套话。

 

(二)器械

 

苗族武术的器械有棍、锏、棒棒烟、钩钩刀、连枷棒、木椅、流星锤、镗以及刀、剑、斧、矛、钩、戈、戟、鞭等。

 

1、棍术  其棍常用坚韧木质(也有用铜管、钢管)制成。苗家称救兵粮刺树做的为一号棍;木绣花为二号棍,青冈木为三号棍。苗族武术的棍术分“策棍”和“花棍”两类。其策棍又分单头与双头。单头棍策击有“朝天一柱香”、“隔山棍”、“老牛摆尾”、“一棍破九州”、“古树盘根”等等;双头棍策击有“黄龙缠腰”、“双剥皮”、“五马破槽”等等。花棍有“小四门”、“大四门”、“单六合”、“双六合”、“雪花盖顶”、“四路冲程”、“八卦棍”、“猴儿棍”、“鲤鱼撑天”等等。

 

2、锏与棒棒烟杆  苗家很早以来就熟练锏术,常用于打虎,在战争中也广泛使用。“棒棒烟”即粗杆烟具,用坚韧木料雕刻而成。其形如竹脑壳,约一尺七寸长,半握大小,粗细以适中为宜;烟斗包铜锉金花,烟嘴亦包铜,烟管形似竹子,土漆添光,内灌锡水(加重量),中留小孔;平时可以吸烟,战时可以做短兵器。其威力如锏,防不胜防。

 

3、钩钩刀  钩钩刀是一种长柄小镰刀,高约六七尺。其手法近乎棍,然以拖拉动作为主,使用起来很灵便。如今在苗乡邻近的汉区,尚有“不怕枪来不怕炮,只怕苗家钩钩刀”的说法。

 

4、连枷棒  连枷棒以硬木仿连枷(打菽麦类的工具)制成,分前后两节,中以藤条或铁环扣联,每节约尺许。使用时,以绞缠敲拂动作为主。

 

5、竹条镖  竹条镖即以竹条作柄,头连镖矛而成的一种长兵器。制作时,将竹子划成细篾条,以20或30根篾条用麻绳扎成条子,浆以猪血,涂土漆,使之粘成一体,做镖杆用,既柔软而又坚韧。竹条镖长丈余至两丈余,使用时将镖矛射出,击中目标,收时卷成圈,系于腰间。它可以起着鞭、枪、弓箭等兵器之功力。竹条镖是从竹杆矛演变而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凤凰、永绥一带多用这种兵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较少用。

 

其余流星锤、镋以及刀、剑、斧、矛、钩、戈、戟、鞭等,用法多与汉区大同小异,在此不一一分述。

 

 

来源:《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志》
日期:1999-09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