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风民俗 > 游艺习俗

白族体育活动之打飞棒

作者:李林;谷利民 【字体:

打飞棒是白族聚居村寨广为流行的一项传统娱乐活动,青少年尤其钟爱这项活动。清同治版《桑植县志·杂识》中就有“三溶民人不惧险,童少亦敢直面飞棒而迎接”的记述。由此可见,玩打飞棒游戏的历史已相当久远。白族村寨多建于地势较为平坦的河谷、山峪,少儿们玩打飞棒游戏便常在峪谷的草坪,或收割后的干稻田中举行。所用之物就地取材,仅两根木棒、三块石头。一根称“打棒”,长约50厘米,大小手握为宜。一根称“飞棒”,长30厘米,粗细与打棒一致。三块石头中,有两块稍大,相向而立,用来搁飞棒。一块拳头大,用来作“砍鸡头”,又名“打地鸡”的支点。打飞棒的玩法,视参加人数的多少而定。若仅两人,则开展双人对抗;若人多,则分组进行。比赛形式类似于打垒球和棒球,不计时间,只以谁先满贯定输赢。程序分“挑棒”“打飞”“砍鸡头”三步。规则是,首先挑棒,争出线权。先自支架处向左右延长画一底线作为界线,再将飞棒横置于支架石上,双手握住打棒,奋力将飞棒向前挑出,哪组代表挑得最远,谁便是开局的进攻方;反之,则为防守方。接着是打飞。攻方站在界线外稍后处,守方分散站在界线前方。攻方,右手虎口握着打棒的一端,大拇指和食指提着飞棒的上端,与胸同高,突然向上猛地一提,使之高过头部,同时迅疾松开;与此同时,手中的打棒对准下落的飞棒,拦腰用力击打出去,类似打棒球。而守方见飞棒呼啸飞来,则奋起迎接,或迎面扑向前去抱住,或腾空跃起抓住,犹如抢垒球。倘若防守失利,攻方则以打棒为尺,自底线向飞棒落地处直线量出距离,并记下数据。紧接着是砍鸡头。攻方将飞棒置于支点石上,使其前端翘起为“鸡头”,后端着地为“鸡尾”,之后蹲下身子,用打棒对准鸡头猛击下去,使鸡尾翘起,并迅疾拦腰用力向前击打。

 

若守方又未接住,则攻方仍按前法量出距离。两次击打的成绩合并计算为一个人或进攻组的第一轮成绩。接着攻方的其他成员依次进攻。相反,若攻方打飞时,飞棒被守方接住,攻方须将打棒横置于支架上,让守方持飞棒自落地处投掷,若被击中落地,便失去进攻权,与守方交换角色和位置;若未中,则攻方继续进行砍鸡头。其间,守方若接住飞起的鸡头,须迅疾向支架处投掷回去,攻方则用打棒阻挡,若未挡住,且正好落在支架下或底线上,攻方无成绩;若挡在支架和底线之外,则据实丈量,计人成绩。双方轮流攻守,反复进行,直到有一方达到约定的满贯数而取胜,比赛方终止。于是,败北方要据约定进贡物品,或学牛叫狗吠。此时热烈的气氛、活跃的场面,将活动推向高潮,乐趣无穷。末了,若大家兴趣不减,或失利方不服输,则争夺又从头开始。打飞棒,规则复杂,运动量大,而且潜伏一定危险,稍有不慎,即飞棒伤身,甚至打伤眼睛。但同时它又是一项适宜少儿锻炼身体,培养头脑灵活、动作敏捷、勇猛顽强、敢于冒险的全面发展的活动。故为父母者一般均不阻止,倒是乐于一旁观看指导,传授经验。由于大小皆喜的缘故,这项活动在白族村寨始终有声有色,长兴不衰。(钟以轩)

 

 

 

 

来源:《湖南白族传统文化小百科》
日期:2017-10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