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的特色舞蹈
瑶族除了具有代表性的长鼓舞、铜鼓舞和陶鼓舞外。还具有多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类型。本集为您讲述瑶族的串春珠、伞舞、刀舞、感关刀舞、度曼尼与盾牌舞。
第一个为您讲述的是串春珠。它是瑶山村寨欢度春节的一个集体舞蹈,参加的人数不限,男女老少同欢。它源于远古时期祭祀始祖盘王“奏档”——跳盘王活动中的“围档”“串档”,是从远古乐神舞发展起来的乐人舞蹈。
新年到来了,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秋天要收获一箩稻谷。俗话说,春天就像珠宝一样值钱,玩了新年就要抓住春天,串好“春珠”,盼望秋来有个好的收成。
串春珠舞蹈道具有鼓、锣、钹、唢呐、笙、笛等。舞时鼓响锣鸣,持钹者领舞,“叭,叭”击着大钹围绕舞场走圆圈,随舞者在后依次而随,走成一个大圆圈。这时,鼓点锣声转为“咚咚叭,咚咚叭”,领舞者引领大家慢步走“之”字形跳跃——“搓串珠绳”。搓呀搓,越搓越快,鼓点加急,大伙边跳边欢呼:“嗨!嗨!春珠。嗨!嗨!春珠。”待鼓声放慢时,舞步也由急转缓,轻松舒展。领舞者引着大家东南西北四方觅“春珠”。随着“点点点切,点点点哐”的打击乐声,手摆脚跳一步一步地觅“春珠”。每角走跳一圆圈为觅一珠,最后还原一大圈则一觅大春珠。接着“哐咚哐、哐咚哐”的锣鼓声起,领舞者引着大家串“春珠”,形成一个圆圈后再从中间穿过,这就是串珠,串了小珠串大珠,串完一个又串一个。春珠串好后,将春珠一排排地摆开,舞蹈者分成两组,相互相对穿插,摆了春珠堆春珠,又分成多组,每组一圈,在场上堆起来。还有抬春珠、晒春珠等,其造型多种多样,模仿着生活情景动作跳跃,舞蹈场面隆重、热烈。
第二个为您讲述的是伞舞。它流行于过山瑶地区。瑶族先民在远古时屡遭战乱,被迫举族迁徙。途中漂洋过海时突遇大风大浪,始祖盘王用伞挡抵御,而平安到达彼岸。为纪念始祖,瑶族人民根据传说中的情形编创了伞舞。伞舞的道具有雨伞、纸扇。动作有转伞、前转伞、左旁转伞、右旁转伞、雪花盖顶、乘伞一、乘伞二、凉伞骑兵、圆伞、推伞、旁推伞、前推伞、涮伞、跳涮伞、冲伞、走路、绕伞、前绕伞、后绕伞、拐腿绕伞、悠腿绕伞、开伞、绕头伞、跳伞、跳米字、绕伞转身、小绕伞转身、跑四门、出堂、走四方等。动作特点是屈膝、拧身、桩矮,用伞缠身而舞,动作幅度大,强劲有力,有音乐锣鼓伴奏。
第三个为您讲述的是刀舞。它流传于过山瑶地区。相传盘王为了抵御外族侵略,率领族人练兵而留下此舞,并在流传过程中得以丰富和完善。道具有关刀(如戏曲中的长把大刀)、大刀。大刀动作有拖刀一、拖刀二、走四方一、走四方二、磨刀一、磨刀二、刀试下、篾刀一、篾刀二、上篾刀、顿刀、换刀、扎刀翻身、穿刀、对刀走路、大开门、夹刀、转刀、撩头转尾、上试刀、下试刀、量宽、响刀。关刀动作有前绕刀、分刀、跨刀、绕刀转身等。两“刀”的基本动作是一样的,有试刀、磨刀、刺刀、砍刀、拖刀等。通过躲闪、进退、跳跃变化,表现两人对杀的情景,以及伐木、修路等生产劳作的画面。动作粗犷原始,带有武术的痕迹。
第四个为您讲述的是关刀舞。它开始时做一套礼仪式动作,接着刀朝顺时针方向走一圈,相对站立后,正式跳关刀舞。每一动作做四个方位。交换位置时,在原位做辅助性动作、再做走路或走四方的程式动作而交换位置,在对方原来的位置上做同一动作,然后通过程式性动作沿顺时针方向做完四个方位。不断地变换位置,使朴拙简练的动作产生变化莫测的效果,使观者目不暇接。这种化简为繁的处理手法,充分体现了瑶族人民艺术创造的才能。
第五个为您讲述的是度曼尼。它流传于平地瑶地区。相传瑶族英雄李仁基为反抗外来侵略,终身未婚配,英勇战死在沙场。瑶族人民为了纪念他,尊他为仁王,为他建庙宇,塑其法像供奉,每年的六月六日或十月十六日均要举行一次仁王悼念活动。十二姓瑶人抬起仁王塑像,抬起两名美貌的“曼尼”(许给仁王婚配的瑶族姑娘)“陪伴”仁王。16名法师击长鼓、吹芦笙,边做法事边起舞,为“曼尼”超度灵魂,与仁王成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渐摒弃法事,演变为娱乐歌舞。度曼尼舞蹈性强,音乐节奏变化多,情绪激昂,舞曲优美,全舞共分12段。
第六个为您讲述的是盾牌舞。资兴瑶族盾牌舞,是一种由武术套路演变而成的民间舞。相传是先祖盘王为了抵御敌人,率领族人修炼的一套绝招。舞时有四人舞,也有二人舞的。道具有盾棍、钩镰、铁耙等。盾牌舞分“六台”进行,前四台是盾与棍的舞蹈,第五台是钩镰与盾的舞蹈,第六台是铁耙与盾的舞蹈。持盾者左手拿盾,右手拿刀等道具,以进攻而舞,持其他道具者则是防守对打而舞。舞蹈开始时,舞蹈者从各自一方翻筋斗或跳跃而出,面对面一阵快打,形成对峙局面。每一台的舞蹈都用“马步”、“跨前”、“矮桩步”,通过跃、盖、扑、跳、扫等动作表现出双方激烈对杀的场面,每到惊险处,都要大喊一声“杀”、“嘿”。舞蹈紧张激烈,虎气生生。舞蹈时用锣、唢呐伴奏。
瑶族舞蹈属于瑶族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手段,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姿多彩的瑶族舞蹈极大的丰富了瑶族的民族内涵。
来源:《湖南瑶族风情》
日期:2009
日期:200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