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风民俗 > 游艺习俗

土家族的特技体育

作者:梁先学;庹年玖 【字体:
除了日常体育之外,土家族还有特技体育。特技体育是中国武术的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内容,本集为您带来有关土家人民的特技体育活动。 土家特技体育分为气功类、拳术类、器械类。 首先为您介绍硬气功。清道光年间,大庸县保福寺道人余世万从四川等地学武回来,潜心琢磨,创造了有个性特色的气功,即“硬气功”。其绝技有“仰睡钉床”、“手劈卵石”、“头碰石砖”、“双枪对喉”、“脖缠钢筋”、“腹卧钢叉”、“单脚断钢柱”、“单肘破石”等。余道人之后的硬气功大师有庹仕谟、张慈保、周宝福、郑典保等。改革开放后,土家地区练硬气功的越来越多。 接下来为您介绍拳术类。土家语称土家拳术为“打哈”。土家拳术中最有特色的是“天门五形拳”、“鸡形拳”和“梳子拳”。此三类拳填补了我国象形拳种的空白。 一是天门五形拳。清朝末年,余世万任保福寺主持,采土家拳术精华,创编五形拳,后人遂以余世万为五形拳祖师。为了纪念这位祖师,特在五形拳前面加了“天门” 二字,意思是此拳来源于天门山。天门五形拳演练起来刚柔相济,在手、眼、身法、步法、步型、精神、气力诸方面取龙升人海的特性,仿虎的威武勇猛、蛇的柔韧迅捷、鹰的攫取准确、鹤的鸣声催力; 套路紧凑,布局合理,50余个动作一气呵成。 二是鸡形拳。因模仿雄鸡站立、闪躲、蹦跳、啄击等动作而得名,被永顺县土家人张海泉首创,其弟子彭继祥结合现代武术套路而定型。鸡形拳基本功有鸡爪功、鸡嘴功、闪翅功三种。鸡形拳技击特点主要为头碰、肩打、胯靠、手抓、脚弹,要求所击部分如鸡啄米一样快捷准确。手与脚的动作最有特点。手以捏指勾手模仿鸡嘴为型,讲究突然爆发的动作有“抓”、“啄”、“点”、“叉”、“削”。腿法以弹踢为主,辅以前踩、侧踩、勾踢、跳跃,似雄鸡打架,闪躲敏捷。步型多为虚步、骑龙步、拐步、独立步。其技击法则是:“有形无形、假假真真、形内藏针、其中妙门。” 最后就是器械类。土家先民结合生产生活工具,创编了适合防卫、健身的各种器械的演练方法。 一是烟斗杆子。因兼作兵器而成为一种功夫名用作器械的烟斗杆子采用1米多长的杂木树或楠竹鞭制成。这种烟斗平时可吸烟,作拐杖用,战时则是一件兵器。其技法结合棍、枪的特点,有打、抡、点、扫、挑、勾、戳等其动作有“倒提烟杆”、“五虎将等50多种。 二是护身耙。护身耙耙长2米,耙端为挡头,挡中有矛,矛左右为尖月牙。流传下来的口诀云:“一路二挡两面打,二路三挑并下压;鹞子翻身击左右,古树盘根为妙法。背后插花防敌偷,乌龙盘颈缠带杀;滚龙耙法迎众敌,挡打流星效果佳。” 三是蛮刀藤牌。蛮刀、藤牌是两件结合使用的武器。蛮刀为长约70厘米的柳叶刀,护柄处有铜片护拳;藤牌以深山绵藤、葛藤、青藤等制成。藤牌内侧有两个环,手穿于两环中,刚好一环套住腕,一环套住肘。远战时藤牌防箭矢、流石,近战时则直接防身。更妙的是,以藤牌护住面部和手足,藤牌与背部形成球状,可以滚至敌前,突然跳起杀敌,名日“猫打滚”。 三是八角拐。八角拐由杂木或钢制成。八角拐因多角,可挡枪、棍等兵器。抡使起来,多角滚动,以角伤人,难以防范。八角拐以刺、顶、挑、架、滚、绞、拨、砸见长。打击时,前刺后顶,上架下挑,左绞右拨,滚角轮击。 四是吊脚针。吊脚针仿一种叫吊脚娘”的毒蜂尾刺形状制成。成“丁”字形,有小铁环相连用以套在手掌上。“丁”架装针,吊针长5寸,横针似匕首,长6寸。使用时可刺、扎、拉、挑、勾,一器多用。 五是宫天梳。宫天梳是一种形似梳子的防身武器。用钢、铜或牛、羊角制成。梳身长约30厘米,有梳齿数根;梳背两端有锋利的棱角。梳身凿椭圆形小孔,以便于四指穿握。手握宫天梳,拳面有刺状梳齿,拳眼和拳轮露出棱角,使用起来,既有峨嵋刺两头扎,又有鱼叉多刃刺的特点,可前刺后扎,上叉下插。 六是帕子功。帕子,即裹于头顶的头帕和缠于腰间的腰帕。一般为青色或白色,用家机布制成,长一丈至一丈,宽约一尺。帕子功的动作有缠、拉、扫、打、裹等。练此功每天需于池塘中洒下树叶,用帕子去击打,以击中树叶来练习准力。用帕子打击树杆,练习缠功,头帕缠树越紧越牢越好,称之为“蚂蝗缠脚”。缠功有一定根基后,再练习以帕裹石,用帕子击打石鼓、石礅,要求缠住使其移位,并发力将其抛出,达到抛石击敌或缠敌擒拿的目的。 关于湖南土家族风情的介绍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相信每一位听众在收听过我们的节目后,都有了更多的对土家族的了解,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中华民族文化知识。也许在我们的听众之中,还有来自于土家族的,希望我们的节目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文化体验。最后感谢您的收听,敬请期待下一期内容。
来源:《湖南土家族风情》
日期:2010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