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社会,山林中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少,并且大多数是见人就跑,见人就藏,因此很少能够看到。但是在多年以前,苗乡的山林里野生动物的种类非常多,本人所见到的就有野猪、野鸡、长尾鸠、金鸡、斑鸠、画眉鸟、金不换、竹鸡、山鹰、鹞子、乌鸦、喜鹊、鹭鸶、白鹤、田鸡、哇雀(大雁)、哭雀(猫头鹰)、黄麂(山羊)、乌麂、麝、野鹿、野兔、狐狸、花面狸、豪猪、穿山甲、果子狸、困猪、竹猪、五丈虎(金钱豹)等。也多次参与冬季打猎活动,每次都有一定的收获。虽然并没有出多大的力气,因为当时年轻,没有赶山打猎的经验,但是按照苗乡打猎“见者有份”的规矩,也多次分得过打猎的胜利果实,或者是一小块肉,或者是一点内脏,或者是角(山羊角,可以用着装饰、木工墨盒等),或者是分得几根刺(豪猪刺,用作缝制皮货穿眼,挑刺羊毛症等)。至今还是记忆清晰,心情美好。
近几年,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山林保护、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的推行,野生动物保护政策的实施,再加上年轻人大多数外出打工,农村生活开始用电、用气,很少有人上山砍柴等等,野生动物的品种、数量又开始增加。为了继承老一辈的经验,以备在今后的野外作业中,能够预防和应对野生动物的攻击,现将有关的经验介绍如下。
按照苗乡老人的说法:“动物有七分怕人,而人只有三分怕动物”,野生动物一般不会主动进攻人类。只有在几种特殊的情况下,才会主动进攻行人:一是受伤、行走不便,痛苦之时;二是饥饿难忍,需要进食而又找不到食物时;三是护犊,保护幼小的后代,特别是雌性动物在哺乳期内,为了保护仔畜,往往会主动进攻接近其幼崽的人类或其他动物,包括其同类;四是,人类进入了它们的活动范围,或者占领了它们的领地,影响了它们的正常生活,如野生蜂、毒蛇、蚂蚁等。
因此在野外作业,要做好几种对野生动物的预防措施。
第一,虚张声势。凡进入一个林区或山沟,首先是吆喝呐喊,大声唱山歌等。野生动物听到人的声音自然会离开,并且是悄无声息的离开。
第二,默念口诀:“出门经,出门经,出门头上顶观音,八大金刚前引路,八百罗汉护我身;豺狼虎豹全走开,虫豕蚂蚁两边分。”
第三,主动避让。凡是在山路上与野生动物相遇,一定要主动避让。首先是立即停下脚步站在原地不动,双眼目视对方,看其动向和行为。因为野生动物一般怕人,突然遇到人类,它也怕人类进攻它,所以也不敢动,但是在相持一段时间之后,看到人没有进行攻击,就会主动离开,或钻进山林,或跳进草丛。
第四,正确应对。①做好准备:在无法避让,或野畜主动进攻时,就要做好应对准备,手握木棍、柴刀,侧身站立,站稳脚跟,因为野生动物进攻时劲头十足,往往会一下就将人扑倒,使人失去反抗机会。②避其锋芒:看其进攻的路线,采用挪移脚步的方法,改变自身的体位,避开其进攻的着力点。③击其要害:当野生动物接近身体时用木棍摔打、或用挥刀砍砸其头部或四肢。因为只有头部的眼睛、鼻子等要害部位,以及前肢等运动部位受到伤害,它才会停止进攻。④避免伤害。如果避不开时,就丢掉木棍、柴刀,用双手抓住它的前脚,用膝盖顶住它的腹部,使其牙齿咬不到人的头面,四肢抓不到人的躯体,并利用其运动惯性,顺势将其甩去很远。总之,千万不要惊慌、逃跑,那样的话,就造成人怕动物的现象,使野生动物有机可乘,并且人是跑不过野生动物的。
凡是遇到蜂类进攻,主要是人类涉足其活动范围,干扰了它们的正常生活所造成的。遇到此种情况,首先要静止不动。因为蜂类进攻人类的特点是“闻风而动”,人一逃跑,就会产生气流,野蜂就会顺风前来进攻你。更不能用手中的木棍摇晃、驱赶,因为摇晃、驱赶也会产生风力,导致野蜂的疯狂进攻。正确的做法是静止不动,下蹲或者躺倒,使其失去进攻目标,然后用手中的草帽、衣服、药草等挡在面前,防止眼睛、面部受到伤害。只要经过几分钟,野蜂就会自然停止进攻,采药人就能够悄无声息地离开是非之地了。
如果要想吃上野生蜂蜜、蜂蛹,可以用木棍裹上易燃物,然后人站在上风处,将开始燃烧的、裹有易燃物的木棍伸到蜂房的下面,利用燃烧的火焰来烧烤野蜂的翅膀、利用烟雾来熏烤野蜂的眼睛。在火焰、烟雾的双重打击下,一部分野蜂会被烧掉翅膀,而大多数野蜂会落荒而逃。最后采药人用衣服包在面部,裹紧袖口,包住双手,伸手去摘取蜂房,拿到较远的地方去剔出蜂蛹,熬出蜂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