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的民间工艺品
侗族是一个崇敬自然,贴近自然的民族,他们的民族工艺品都充满了独特色彩,是人类非常珍贵的财富。本集将为您讲述侗族丰富的民间工艺品。
侗族人民创造了种类繁多的手工艺术品,如银饰、织锦、编织物、木工工艺品、石雕工艺品等。这些工艺品,大都制作精巧、细腻、美观实用,反映了侗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独特的风格。
银饰包括头上戴的银花冠、银簪子、银簪花、银梳、银钗及耳环,脖子上挂的项圈、项链,手上戴的手镯、戒子,脚上套的脚镯等。银制饰品在侗族生活中运用较广,也是一种价值较高、代表富贵的装饰品。一般人家,特别是有女孩的人家,大都配有一套银制饰品,因为这是姑娘必备的嫁妆之一。
除了制作银饰,织绣也是侗族民间工艺的宝贵财富。侗族的服装用料,绝大部分是妇女们自织自染的“侗布”、“亮布”。而衣服的襟边袖口、头帕、裙子、被、带、鞋、枕等,都是由美丽的绣锦、织锦装饰而成的。这些都凝聚着侗族妇女的智慧。
侗族的纺织制绣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已有了纺轮,这说明纺织业在远古时就已出现。《后汉书》载:“缭能为细布,色至鲜净。”而沿至唐代,棉、麻种植业广泛深入侗区,加速了这一地区纺织业的发展。当时侗族妇女自种棉麻,自染侗布,纺织的斑细布、白练布、白绢等均负盛名,有的成为进奉朝廷的贡品。而清代的侗锦、侗布更已闻名于世。流传至今,侗族服装特别是节日盛装,仍使用自织自染的“侗布”和“亮布”,且绣花极为漂亮。侗族妇女在传承历史的织绣技术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造就了后世精湛的艺术技巧,织出了精美无比的“侗布”,绣出了如诗如画的侗绣。
侗布是侗族妇女用自种的棉花、苎麻纺织,自制蓝靛染制而成。颜色多青、紫、白三色。布料结实耐用,布纹紧密,有平纹、斜纹、花椒眼纹等。
亮布由白侗布加工而成,工序比较复杂。此布宽尺余,为紫铜色,闪烁发亮,多为节日盛装布料。
侗族的被面、垫毯、衣服布、头帕、绑腿、侗带等,都是以侗锦为原料的。这些锦,有的用黑白棉线织成,有的则用彩线织成。前一种称为“素锦”,后一种称为“彩锦”。锦的图案多为四方形、圆形、菱形以及动物抽象化了的图案,精美丰富,色调和谐,彩素相兼。古人有诗赞侗锦:“苎幅参文绣,花技织均匀;蛮乡推髻女,亦有巧手人。”
老人死后用的寿毯或祭祀挂单,祭师披的法毯,亦属锦类。以素锦为主,朴素大方。图案宗教崇拜色彩较浓,如龙狗、匏颈龙等,均是侗族曾经崇拜的动物。
刺绣和织绣工艺多用于衣服的襟、领和胸兜、枕头帐沿、鞋、头帕、童帽、荷包及围兜等服装鞋帽之上。绣品色彩对比鲜明,图案清新秀美。图案以花鸟虫草为主,亦有祥云、人物、几何图形。刺绣盛行于新晃等地,多用于围兜、胸兜之上, 色彩浓艳,与青紫色衣服相配,极富生气。
在侗族民间,侗族的造型工艺也十分有特色,它包括雕刻、编织、竹木石制品及建筑等等。
其中编织工艺包括竹编、藤编、草编等,多为日常生产生活所用。其中鸟笼是很有特色的工艺品,因为侗族有斗画眉的习俗,在通道还专设有“鸟堂”。
侗族的竹、藤、草制工艺品,图案有方格形、菱形等,以竹、草、藤的本色为主,不加彩饰,风格朴实无华。饭篼及小竹篓是做工最为精巧的,篾片薄而光亮,编好后涂上桐油,金黄油亮,极为美观,是侗族人最喜用的用具之一。
雕刻工艺包括石雕、角雕、木雕等,多用于家具,建筑的窗棂、栏杆、柱头、深枋等之上,以花鸟虫鱼、人物、草木、龙凤等图案为主,亦有葫芦、龙头等图案,造型美观,风格古朴。
石雕多用于门坊、水井、墓碑之上,以芷江明山石雕最著名。角雕,即取材于牛角制的酒杯、烟盒,刻花纹于其上。花纹质朴细腻、清晰明朗,风格朴素。
竹木制作工艺主要有琵琶、牛腿琴(亦名“格以琴”)、芦笙、侗笛、侗箫之类,均系侗族文化娱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这些工艺乐器,有的小巧玲珑,有的简朴粗犷,别具风格。琵琶呈椭圆或圆形,颈像三弦琴,较一般琵琶小巧,分大、中、小三种;牛腿琴以形似牛腿而得名,小巧精致;芦笙制作精细,亦兼粗犷之风,以五至七根竹管组成,大的有丈余高,小的尺许。
侗族的雕塑工艺主要见于建筑物之上的各种造型装饰。如见于花桥、鼓楼、凉亭之上的各种动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通道黄土乡的花桥、高步鼓楼、阳烂鼓楼,经这些塑像的装饰,增添了不少艺术的魅力。
侗族的绘画工艺较其他几类民间工艺而言,较为逊色。但即便移植其他民族的绘画手法,都仍显示着侗族特有的审美形式。主要见于桥梁、鼓楼、凉亭诸公共建筑之上,也用于民宅的神坛、大门前的板壁或宗教道具之上。另外民间跳神时使用的神鬼假面具上的漆红画绿,居屋窗楼板壁之上的描花绘鸟,都具有浓郁的侗族特点。这些绘画多工笔画,亦有风情画和写意画;题材多山水人物,也有神话和劳动生活以及风俗习惯,具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味。从整体来看,大多是侗族生活习俗、传统文化的反映,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关于侗族民间工艺品的内容已经为您讲述完毕,总的来说,侗族的民间工艺品不断传承、发扬、推广至世界各个角落。这些工艺品的设计感,也在惊艳着世人。
来源:《湖南侗族风情》
日期:2003
日期:200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