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风民俗 > 生产习俗 > 工匠习俗

土家族的编结工艺

作者:梁先学;庹年玖 【字体:
如果说绣花与印染更偏重的是工艺品的艺术感,那么本集为您讲述的土家工艺里的编结工艺就更偏重工艺品的实用性。 土家编结工艺有竹编、藤编、棕编、草编等。 竹编。竹编工艺是土家编结艺术中品种最多、工艺最精的一个门类。竹编工艺可分起底、编结、锁口三道工序。在编结过程中,以经纬编结法为主。 土家族竹编工艺可分为编篾类、丝篾类、并合类三种。编篾类,是先取竹破片,用钢刀剥离,然后使用。编篾类织品有筐、簸、席、篮、箱和装饰品等。丝篾类,是先用钢刀取篾,要细匀如麻线。丝篾类织品有箩、簞、花篮、背篓、牛羊嘴笼子、捞斗、篆子、甑架、斗笠、鸟笼、饭篓、摇篮等。并合类,用竹片、竹条、扁篾、丝篾或者圆竹进行并合。并合类竹器有竹桌、竹椅、竹凳、躺椅、书架、花架、竹床等。 由于土家人居住在高山之中,交通十分艰险,运输以背负形式为多,背篓为主要运输工具。背篓是竹编器物,在不同地方,样式不一样,总的来说有四种:一是柴背笼,主要用来背重东西。篾条较粗,工艺粗糙。一般高50厘米,上口直径40厘米,下底直径20厘米。二是花站背,做工精细,织的时候还加些花纹。花站背是土家姑娘嫁妆之一,用来走亲访友,背小孩。三是晒背,有60厘米高,上口直径60厘米左右,下底直径25厘米左右。用来背细粮。四是笮笼,做工粗糙,呈喇叭形。高80厘米,上口直径75至80厘米,下底直径20厘米。用来收获粮食。 藤编。采用原藤的黄色,或漂白为白色。藤编以藤枝、藤芯为骨架,用藤皮或藤芯编织而成。藤编一般经过打藤、拣藤、洗藤、晒藤、拗藤、刨藤、削藤、漂白、染色、编织、上漆等工序。 藤编品种有藤笪、藤席、藤家具、藤织件等四类。藤笪是将藤皮编成长幅的成品,编制结构多为八角结构,用于室内装饰。藤席是用细藤芯编制,有床席、方席、枕席、大席及沙发座套等。藤家具是用藤皮、藤芯或粗藤制作,有桌、椅、沙发、凳、床、柜、茶几、箱、屏风等。藤织件包括日用器具、玩具、装饰品等,如手提藤篮、罐、盒、灯座、镜架、书架、茶杯套、花盆套等。 棕编。棕编是用棕丝制成的工艺品,选材较精。棕编生产季节性强,多在春秋季编提包等,夏季编鞋、帽等。棕编的品种主要有蓑衣、鞋、扇、包、斗篷、垫、盒、玩具等类。提包多用胡椒眼技法,即将等距排列的经线相交叉成为菱形,再用两根纬线穿于菱形四角。鞋、扇类产品采用密编法;帽、席等多用人字纹;蓑衣是用棕丝和棕绳棕片制作而成。 草编。草编是用各种草茎、麦秸为材料,经手工编织而成的工艺品。草编有草鞋、草帽、提袋、地毯等类。其中,草杂件类又细分为糖果盒、首饰盒、面包盒、茶垫、靠垫、餐垫、门帘、壁挂、信插、花盆套、拖鞋、草扇、草席等,具有结、辫、捻、搓、拧、串、盘等多种编织技法。草编制品以草鞋为主。打草鞋的工具有鞋耙、码子、木腰钩、围腰和木槌等。土家人打草鞋有专用的板凳,板凳矮而较宽,一端伸两只“角”,角的顶端有圆孔可以让竹笛大小的横木贯穿。打草鞋的人在腰间系一木腰钩把鞋筋的另一端紧紧拉在肚子前,用双手搓稻草绳。草绳结成四股,一头栓在腰间,一头扣在鞋耙上,边编织,边用榨子、木槌把它敲实。鞋底板两头椭圆,前宽后窄,恰好合脚。草鞋前后还各安有两排耳纽,耳纽一般有四处,一根细绳将耳纽贯穿起来,套在脚上。土家人上山打猎、砍柴、挑担子、抬木料、丧家抬棺、走长路、捕鱼、放排等活动都穿草鞋。草鞋按质地分,有水草鞋、棕绳子草鞋和麻草鞋。 编结工艺就地取材,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丰富了土家族人的生活用品,编结工艺是土家人的骄傲,雕刻工艺同样也是。下一集我们将为您讲述土家工艺里的雕刻的内容。
来源:《湖南土家族风情》
日期:2010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