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风民俗 > 生产习俗 > 工匠习俗

土家族的西兰卡普与挑花

作者:梁先学;庹年玖 【字体:
土家族人自是心灵手巧,在手工艺上造诣颇深,在土家族手工艺中,最为精湛的便是织锦与挑花。本集将为您讲述土家工艺里的“西兰卡普”与挑花。 首先为您讲述土家的西兰卡普。土家语称土家织锦为“西兰卡普”。土家语“西兰”汉语意思是“被(铺)盖”,土家语“卡普”汉语意思是“花”。“西兰卡普”的汉意是“花被盖”。土家织锦分布在永顺、龙山、保靖、古丈、永定等土家族聚居区。 土家织锦在古籍中有记载,但不详尽。清乾隆《永顺府志》称:“土锦或经纬皆丝,或丝经棉纬,用一手织纬、一手挑花。”嘉庆《龙山县志》云:“土妇善织锦,裙被之属,或经纬皆丝,或丝经棉纬,挑刺花纹,斑斓五色。” 土家织锦工艺原始而复杂。土家织锦制作过程是:土家姑娘在木制斜腰机式织机上,以棉纱为经线,以五彩丝线、毛线为纬线,用一只牛角或一把金属挑刀,眼看背面,手织正面。传统的挑织方法使经线、纬线浮沉均匀,结实耐用。 西兰卡普传统图案有200多种。其纹饰内容最早出现的是各种钩花,从四钩到单八钩、双八钩、单十二钩、双十二钩、二十四钩,直至四十八钩。后有动植物图案,如猴子花、燕子花、锦鸡花、阳雀花、石必(小兽)花、马必(小马)花、白菜花、枫叶花、莲花等。其后还有动植物组合的图纹和其他综合类纹饰,如“龙凤呈祥”、“凤穿牡丹”、“鲤鱼跳龙了”、“福禄寿禧”等。西兰卡普图案色彩鲜明,在色彩调配上颇有讲究,有一首歌谣唱道:“黑配白,哪里得;红配绿,选不出;蓝配黄,放光芒。”表明西兰卡普喜用对比色,用黑白衬托钩提。各种钩状、锯齿状、梳齿状、缝合状、连锁等边饰加上各种多角形的小花作为点缀,又以黑色衬底,以白色镶边。于是,主次纹样由于黑白的衬托而显得界限分明,又连成一体。 西兰卡普既体现了以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和工艺为内涵的品格,又体现了以融合各民族先进文化因素为外延的社会与时代特征。它在传播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因子发展自己。2006年,土家织锦技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山县苗儿滩镇土家艺人叶玉翠织的《开发山区》和《蝴蝶戏牡丹》被收藏在中央民族文化宫,她的《张家界》和《岳阳楼》壁挂高悬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内。国家轻工业部曾授予叶玉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接下来为您讲述土家的挑花。挑花是土家姑娘在直纹平布上按照布纹的经纬十字交叉点用与底布颜色相反的线挑成图案的工艺品。挑花针法以十字针为主,配以直针、空针、牵针、双面针法。挑花按色彩分为素挑和彩挑。素挑为白色底布挑黑色花样或黑色底布挑白色花样;也有选青布或蓝布作底布,挑红色或绿色花样的。彩挑以青布作底色,统筹白线挑绣的主体骨架,填桃红、朱红、橘黄、中黄,形成暖色基调,点缀粉绿、墨绿,使画面暖而不燥,繁复和谐。 土家挑花按挑法分有单面挑和双面挑,单面挑只挑出平布上的正面,双面挑用特技针法挑出正反两面一样的图案。挑花图案有蝴蝶、龙、鱼、狮子、鸟、鹰、虎等动物类的;有竹子、石榴、桃子、蕨菜等植物类的;有“土家迎亲”等风俗类的;有“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麒麟送子”、“喜鹊闹梅”、“福寿桃花”、“富贵牡丹”等吉祥如意类的;有“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春游芳草地,夏赏荷花池;秋饮桂花酒,冬咏白雪诗”等诗词类的。 土家挑花工艺品有手帕、褡裢、门帘、帐子、帐檐、枕头、枕巾、头巾、鞋子、帽子、鞋垫、桌套、围裙、被面等。 龙山县挑花工艺传人程远英从小学习土家挑花和织锦技术。2006 年,程远英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中国优秀织锦工艺传承人”称号。其挑花作品有《凤穿牡丹》、《龙船迎亲》、《狮子滚绣球》等,远销法国、日本等国。 土家族工艺繁复华美,展现土家族人的心灵手巧和技艺高超。除了挑花和织锦,绣花和印染也是土家闻名遐迩的工艺技术。下一集我们将为您讲述土家工艺里的绣花与印染的内容。
来源:《湖南土家族风情》
日期:2010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