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作俗之骟牛
白族民家腔称劁猪骟牛的手艺人为“骟匠”。骟匠走乡串寨,身背包裹,内藏刀具,口吹牛角,招揽生意。阉割完猪崽,提起一只后腿对主人夸赞:“肯吃肯长,300斤,300斤!”主人笑答:“羡慕,羡慕!”并留骟匠好酒好肉饱餐一顿。骟匠讲究避讳,遇到诸事不宜的破日,便藏身在家,闭目养神;若是嫁娶上梁的黄道吉日,立马启程,招揽生意。刘家坪白族乡龙眼峪村曾有一绰号叫“龙嘎得儿”的老骟匠,古稀之年,腰弓背驼,声若洪钟,手艺超群。其他骟匠遇到雄性勃发的大牯牛,往往需要十余人帮忙,用粗棕绳子捆住牯牛的四脚,大家拉绳齐吼,掌击其背,将它掀翻在地才敢动手。可龙嘎得儿则不然,他单枪匹马,把牯牛牵到有上坡的台阶处站立,牛绳绹在前面的树枝上,头朝上,尾朝下,睪丸暴露,他猛然举刀,“嚯”的一声,只见两颗血淋淋、黄灿灿的牛卵子滚落在地。待牯牛负疼提腿甩蹄时,他却早已闪身在旁。(谷润生)
来源:《湖南白族传统文化小百科》
日期:2017-10
日期:2017-1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