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人有家庭饲养畜禽的传统,凡有条件的农户都要养殖猪、牛、羊、狗、鸡、鸭等家畜家禽。
养猪 土家族有“富不富,看养猪”之说。土家村寨家家建有猪栏。土家人在猪圈上贴有“姜太公在此”字条,逢年过节必祭之。养猪,首先要选好猪崽,“讨亲要看丈母狼,买猪要看尾巴长”,“头大尾粗,定是好猪”。土家地区普遍养殖“武陵黑猪”,这种地方良种猪肉质紧密细嫩,营养丰富。其次是饲养。以苞谷、红薯、洋芋、豆渣、酒糟、糠麸为主饲料,辅以薯藤、葛叶、蒿草等草料,按猪的生长期灵活配置。“奶膘猪,莫喂粗”,以精饲料为主,并注重户外活动。“大猪要楼,小猪要游”。拖架子猪时饲料不宜精,以草料为主,说是“要长肉,先长骨”,架子长大了才增加精饲料催膘壮肥。再就是劁(阉)的把握,谚云:“公猪劁得早,母猪劁得老”。
养牛 土家地区耕牛有黄牛、水牛两种。山里人家喜养黄牛,既便于放牧,又便于耕山地。坪里人家爱养水牛,耕犁坪坝田土工效较高。土家山寨每户人家都修有牛栏。“剪刀架”立屋顶,四柱或六柱,以木板为底,四周横木为栏,冬季围上竹篱或草席以防寒。平时派人放牧,春耕季节,除了早晚放牧外,还给牛喂中午草和夜草。每年农历四月八是土家传统的“牛王节”。清代嘉庆《龙山县志》载:“四月八无论士庶,石朱书嫁毛虫字粘壁间,农人是日不耕作,牛亦休息”。这天,不论农活再忙,都得让牛歇上一天,并饲以谷料、稀饭甚至鸡蛋、白酒等,作为主人对牛的报偿。土家人买牛卖牛有一套规矩,卖牛人出门须在牛角上挂段红布,以谢牛的功德。买牛时更有一门生意经:“弯脚黄牛直脚猪,包你十买九不输”;辨牛时,“脚如弓,肩如峰,上看一张皮,下看四只蹄,前看胸膛鼓,后看屁股齐”,“牯牛屁股一道墙,牝牛屁股赛谷场”、“九齿三奶,有钱难买”。在牛的繁殖方面注重品种改良,选体型较大、四肢粗壮、两眼有神、蹄质坚实、肌肉发达者作种牛繁殖。一般公牛进入发情期即被阉割。
养羊 武陵山区放牧条件较好,多放养。一般养山羊。其体型为中等,成羊肉重可达50公斤。肉质细嫩,膻味轻,香味浓。山羊繁殖快,仔羊4个月以后即可进入生育期,一年两胎。山羊生长在山区,其性好动,善于攀援,在高崖陡坎觅食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