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风民俗 > 生产习俗 > 农耕生产

苗族生产习俗:取岩灰

作者:李显福;梁先学 【字体:

湖南苗区碳酸盐岩广布,岩溶地貌发育,溶洞多而密布。有的洞中,盛产一种硝石,或成灰土,或结为块状,苗家称其为“岩灰”,或“洞硝”。因其富含磷、钾等元素,可作肥料使用。

天刚破晓,青壮年男子就三三两两地邀集在一起,朝有岩灰的溶洞走去。他们身上各自背着一个特地编织的小竹筐,筐内装小锄、小锤、钢凿等工具,还有多束供照明用的火把。到了洞口,人们燃起火把,相继而入。洞中宽狭不一,高低不平,迂回曲折,怪石嶙峋,有如迷宫一般。遇悬崖陡壁,便攀援而上,遇狭窄之处,就匍匐而行。有的洞中还有阴河深潭,稍有不慎,便有跌入深潭的危险。洞内还有大小岔道,若不熟悉路线,就莫想找到有岩灰的处所。这些艰难险阻,都在挑战着每个苗家汉子的生命极限。取回的岩灰,有的拿去墟场出卖,有的留着自用。

现岩灰已被化肥取代,苗家儿女再也不必以生命换肥料了。

 

 

来源:《湖南苗族风情》
日期:2012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