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风民俗 > 生产习俗 > 农耕生产

苗族的防旱抗旱以及畜牧饲养

作者:李显福;梁先学 【字体:

在面临自然灾害时,勤劳的苗族人民会如何应对?本集内容将为您讲述苗族生产中的防旱抗旱以及畜牧饲养。

首先为您介绍苗族的防旱抗旱。

湖南苗区六月至八月,日照强,气温高,晴久则旱。农谚道:“年年只怕六月旱,六月不旱吃饱饭。”旱灾成为山区农业生产的一大威胁。为了与旱魔作斗争,苗民们创造发明出一些与山区特点相适应的抗旱工具,兴建一些水利设施,收到了较好的水利灌溉效益。

传统的抗旱工具有戽棚、龙骨车、筒车。

戽棚,用竹篾编织而成,呈漏斗状,口沿直径约50厘米,上沿相对之处系有棕绳各一根。戽水需由2人配合进行,他们手持棕绳,各站在戽棚的一方,然后同时弯腰,将下一丘田的水装入戽棚,再用力提起,泼入上一丘田,如此不间断地反复进行。

稍富的人家,则用龙骨车车水。此车似龙骨或蜈蚣状,故名龙骨车。它用木料制作而成,长3~4米,只需人在上踩踏,即可通过车内的叶片将水从低处带动上来,浇入田中,较戽棚省力,且工效倍增,溪河之畔则多使用筒车。筒车除中轴用木材制作外,其他均用竹制作,安装于溪河之旁,借用水力的冲动,将河水提取上来,浇灌溪河之畔的农田。它们“吱吱唔唔”地歌唱旋转在溪河的边沿,日夜不停地浇灌着岸畔的田畴,为两岸农田的旱涝保收立下了汗马功劳。

旧时,也兴修了一些小型水利工程,主要有水渠、陂塘等。兴修水利所需的人力、技术、资金,均由民间自出,一般按受益大小分摊到户,苗民均踊跃参与。

介绍完苗族的防旱抗旱,再为您介绍苗族的畜牧饲养。

湖南苗区牧草资源丰富,素有饲养畜禽的传统。

养牛。牛居六畜之首,主要用于农耕。牛是农家宝,苗民有“喂牛粑”的习俗。每逢过年,牛栏内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主人把牛从栏中牵出,趁牛张口的时机,将糯米粑喂入牛的口中,并燃放鞭炮,表示让牛也过一个好年。古历四月八要让牛休息一天,据说这一天是牛的节日。

养猪。苗家有句俗话:“发财不要算,养个猪儿看。”只要猪儿肯吃,长得快,不染病灾,一家人就肯定走了“财运”。有的人家养猪出卖,有的是为了杀猪过年,能宰杀年猪的苗家,别人会称赞他家的媳妇能干。于是,家家户户都喜爱养猪,不愿让别人骂做:“他家鸡无毛,狗无骚,猪圈砍来做柴烧。”

养狗。苗民爱养本地山狗,这种狗体质好,少生病,饲料不分粗细,易于成长繁殖。养狗主要是为了守家防盗,若养了一条好山狗,还能上山撵肉捉野兽,更让主人喜爱。主人不能打杀自家的狗,更不吃自养的狗。别人不受主人委托,不能将狗打死,否则叫“打狗欺主”,双方会吵架或打架,甚至动刀动枪。

养羊。苗家说“羊子不论草”,将羊一鞭子赶到荒山陡坡,让它吃得肚饱腹胀。到了太阳快落坡时,才将它赶回。苗家多是喜欢养本地白羊。羊肉煮豆子,是苗家待客的传统佳肴。

喂鸡养鸭。这是苗家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他们喂鸡养鸭,既可食肉食蛋,亦可售卖补贴家用,或当做礼品用于人情往来。有的老人以喂鸭为业,人们叫他们为“鸭客”。他们赶着一群鸭从这丘田到那丘田,让鸭在田中忙碌啄食。哪里黑,哪里歇,无固定的处所。白天,一根鸭篙当鸭官;晚上,一张竹席伴鸭眠。风餐露宿,直至群鸭长大生蛋,仍然过着那野居放牧的生活。

养猫。为的是防鼠。一般是任其出入,不加管束,但常供以食物。

此外,苗家养殖还有一些其他的奇特习俗。如:

点火迎畜。苗民买回猪、牛、羊时,要在大门口点一束火把,以示迎接。主人此时祝愿道:“长大八百斤!”才关进栏中。

喊归。苗家宰杀或出售家畜,都要“喊归”。当被宰杀的牲畜临死时,养畜人点燃一撮纸钱,并喊:“快回来——去一个回十个,来年再长八百斤!”出售家畜被赶出栏时,一人在后面喊:“快回来——”预示越卖越有。

早叫的公鸡遭杀。苗族人喜欢公鸡叫来黎明,但忌早叫。民间认为:“头更强盗二更火。”若头、二更鸡就叫了,家中将被盗或发生火灾,是不祥的预兆。若母鸡学公鸡打鸣,俗说:“母鸡变成公鸡叫,不死父母死兄嫂。”遇此两种情况,主人马上将此鸡捉拿宰杀。

“吃怪”。若遇母鸡啄破并吃掉自己生下的蛋,民间认为是出了怪事。出了怪事就要“吃怪”——立即将此母鸡杀死做菜。若遇母猪下崽时将猪崽吃掉,甚至连胎胞都吃了,民间认为是出了“大怪”。出了“大怪”就要大吃——将此猪宰杀后做菜,请全族人来聚餐。

孕畜圈栏忌敲打。苗族爱护牧畜,尤其是已怀孕的牧畜。母猪下崽后需喂豆浆,母牛生崽后需喂豆腐。对怀孕的母畜,不准鞭笞,孕牛免于农耕。关孕畜的圈栏,也禁止搬动敲打,需待母畜安全产仔后,已坏的圈栏才能动手修理。在孕畜的圈栏边,苗家还喜爱挂一个避邪的竹筛,筛上结有草标,预示牧畜即将临产,生人应该回避。

苗族人的智慧让我们钦佩,也值得我们学习。本集内容关于防旱抗旱以及畜牧饲养的故事就介绍到这里,下一集为您介绍苗族的溪河捕鱼、人工养鱼以及狩猎的习俗。
来源:《湖南苗族风情》
日期:2012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