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风民俗 > 生产习俗 > 商业习俗

行业习俗

作者:梁先学;庹年玖 【字体:

土家人常说:“手艺一坝田,吃不尽,输不完”。各行工匠艺人代代相传,能工巧匠层出不穷。清代同治《保靖县志》载:“土、木、竹、石、裁缝、机匠、熬糖、煮酒、印染之属,各自专司”。

木匠 分为大料木匠和小料木匠。大料木匠以修造房屋为主,小料木匠打造家具兼事房屋装修。土家族人的住房多为木瓦结构的干栏建筑,一般是三柱四棋,因地就势配有转角楼;殷实人家则是五柱八棋的转角楼,并配有朝门、院墙等。大料木匠要主持“上梁”仪式,开梁口,唱上梁词,踩门。小料木匠则对门、窗、栏杆、神龛、瓦檐等进行雕镂。嫁奁由小料木匠打制。土家雕花嫁奁通常有雕花牙床、屏风、挂屏、花柜、箱柜、衣柜、米柜、碗柜、书案、太师椅、靠椅、洗脸架、梳妆台、梳妆盒、茶几、花几、八仙桌、方桌、金瓜脸盆、金瓜马桶等。

岩匠 土家族聚居区多为喀斯特地貌,有丰富的石材和优良的石质,因而建房、道路、牌坊、桥梁、墓碑、家具等方面都广泛应用石材及石艺。建房中的磉磴、地脚枋、门柱、门楣、门磴、石狮、阶石、院坝平板岩,用于粮油加工的石碾、石磨、石碓,用于印染的石槽、石磙,用于生活的石桌、石凳、水缸、擂钵、粑粑槽、猪草缸等,均出于岩匠之手。土家人的石桥工艺十分独特,一座座石拱桥横跨溪河之上,构成一幅幅“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景画。桥之大小随地势而定,桥之曲直由匠心而出。

银匠 土家银饰工艺随服饰文化而生。过去在有市之邑基本上都设有银匠铺,如洗车河的陈记银铺、苗儿滩的叶记银铺、朱记银铺等。其产品有现做现卖的,亦有预约定做的。其式样繁多,仅耳环就有瓜子耳环、灯笼耳环、单环等;戒指有“一颗印”、“三镶戒”、“单股子”等金、银质的。除耳环、戒指,土家妇女常戴首饰有头上的金簪银簪、手上的银镯玉镯及胸前的“牙钱”、“扣花”。“牙钱”又称“牙签”,上面系有银练、银牌、银牙扦、银珠子、挖耳匙等一大串银饰。银帽正面饰有八仙、十八罗汉等银菩萨,后面吊有银练、银牌、银铃、银瓜棰、银辣椒等饰品。男孩还要戴项圈,配上镌有“长命富贵、易养成人”的“百家锁”,以祈吉祥健康。

篾匠 土家地区竹子种类繁多,如楠竹、毛竹、桂竹、水竹、金竹、麻竹等。土家人就地取材,用竹来编织生活用具:睡有凉席竹床,坐有竹凳,劳动工具有背篓、撮箕、箩筐,生活用品有簸箕、米筛、糠筛、晒簟等等。一般土家人都会做几件篾织品,但工艺复杂的,就必须请篾匠。学篾匠很不易,光劈篾,就分青篾、黄篾,厚篾、薄篾,宽篾、窄篾,粗篾、细篾等。特别是织花背篓、针线篮等精致物件时,用篾之细,几乎与纳鞋底之麻线一般。做工更不容易,如织簸箕,其起底、编板、锁口等工序就很讲究,上色、跑光、写字画图案就更讲究,要心到意到,神到手到。

铁匠 土家生产、生活用品很多是铁器,如镰刀、菜刀、犁耙、锄头、铁锅、镐头、钻子、凿子、刨子等等。这些东西皆出自铁匠之手。铁匠一般于集市设铁匠铺,铺内有风箱火炉子,用于烧铁;有铁砧(一头尖如独角兽,一头是方屁股)用于锤制;有水窖,用于淬火。铁匠打制铁器时,披着黑皮兜,以防灼伤衣物皮肤。小件的制作用小锤,大件的需两人(一般为徒弟)挥大锤锤打。最难的是把握好铁器烧的程度和淬火。

瓦匠 土家民居大多是坡屋顶小青瓦。瓦得制作,盖上屋顶后又得捡修,有的房子还得浆砌封火墙……这些都得请瓦匠师傅。制作小青瓦,得先做瓦泥,在转动的瓦坯架上罩上瓦坯模子,然后切割一块长方形泥片,敷于瓦坯模子上,做成瓦坯。瓦坯阴干后,于瓦窑中烧制。捡瓦最难的是封檐垛脊,用石灰和纸筋,处理房檐、笕小槽缝口;屋脊用瓦或砖封砌而成,有的还在瓦脊两头做成莲花、龙头等图案。

 

 

来源:《湖南土家族风情》
日期:2010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