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风民俗 > 宗教信仰

瑶族盘瓠龙犬崇拜考究

作者:李本高 【字体:

  也就是说,瑶族先民是一支以狨狐犬为图腾物命名的部落,而该部落的首领就以盘瓠命名。“犬图腾而以盘瓠命名,就再不是单一的犬图腾形象,而是糅合了龙(蛇)、鸟、犬三大图腾特征而形成的新的标识,它反映了部落联盟的建立和巩同。”在瑶族文献《过山榜》中说到瑶族图腾盘瓠“犬”不是一般的犬,而是“龙犬”。瑶族先民在原始经济时期,创造了犹(犬)图腾形象。以后进入渔猎的农业经济时期,瑶族社会从图腾制进入氏族制的过渡时期,受农业经济和汉文化的影响,也图腾崇拜龙。据史载:瑶族先民早在六千多年前,就生活在黄河下游与淮河流域之间,这里已是水滨的农业经济,崇龙,太皋氏就是以龙纪。受其影响,瑶族先民的意识、思维能力也发生了变化,即从“纯粹动物式的意识”向“超世界的形象意识”过渡,从而也崇拜龙,即把龙看成是神,是会腾飞的神异之物。

  瑶族图腾崇拜龙犬(犹)的事象,可以说在瑶族的整个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首先,瑶民认为自己是盘瓠部落之裔,所以“尤”作为民族的称谓,如尤、尤棉、尤德棉、祝登尤棉、土尤、尤民、尤念、尤蒙、冬本尤、炳多尤等等。

  其次,赞颂盘瓠的功绩。瑶族民间中保存的《评王券牒》,又名<过山榜》、《过山照》等,以及《盘王大歌》,详细地记述了盘瓠在危难时,为国立功的全过程,并与评王之女婚配,繁衍了瑶族。同时,在瑶民从北往南迁徙途中,漂洋过海遇到大风大浪时,是始祖盘瓠救了瑶民一脉,从而顺利到达彼岸。形成了“南岭无山不为徭”的格局。瑶族在从北往南迁徙中,因遇大风浪,将所有作物种子跌落海中,到达彼岸后,大家都很着急,又是盘瓠变成黄犬给瑶民带来谷种,盘瓠再次救了子孙。所以瑶民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尝新节”时,第一碗饭要敬神和狗。

  第三,竖立偶像,时节祀之。瑶民每迁徙到一个地方,都要在村寨内建立盘王庙。原先盘王庙极简单,即在大树下枝架一棚,周三面以石头块或木条围护,上盖树皮,内放一大石拟作盘王。后来受汉文化的影响,才建庙宇。内亦有盘王塑像或木雕像。如资兴市茶坪村的盘王庙,是一座泥砖砌就的瓦房,内有盘王公婆等十三尊木雕彩绘像。江华县城的盘王殿,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红墙黄瓦的大庙宇,分上下两大部分,下部两厢为二层楼的展览室,上部为大殿,殿内有盘瓠公婆及十二男女木雕彩绘像,两边墙壁有瑶民狩猎和漂洋过海大型壁画,整个庙宇气势宏伟。瑶族人民不仅为其图腾形像建庙宇,而且在瑶人家中或瑶人文书中也有图腾物的画像。清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就曾写到,徭民“家有画象,犬首人身。”⑤民国《蓝山县志》亦载“徭祭盘瓠,其祖堂在西厅左。……盘瓠犬首人身,赛毕藏之,不以示人。"⑥江永徭民保存的“七祖盘古”的板图,刻有犬首人身,衣服斑斓,手执长鼓,襟坐,翩翩如生的盘瓠像。《过山榜》中也有盘瓠公婆像。由此可见,瑶民对盘瓠偶像的崇敬。瑶族不仅竖盘瓠偶像,而且祀之。随着瑶族社会历史的发展,在瑶族从北往南迁徙的过程中“漂洋过海”之后,瑶族的盘瓠龙犬图腾崇拜形式演变为祭祀始祖盘王的形式,即从“奏镗”演变成“还盘王愿”了。也可以说是将二者揉合在一起了。所以“还盘王愿”,各地的称谓不同,汉语一般叫“跳谣”、“踏谣”、“跳盘王”、“赛盘王”等,瑶语称“奏洪”(“奏王”、“奏偏洪”、奏盘王)。它包括了:祖宗愿(狗头愿)、盘古愿、半路愿、屋角愿、簸箕愿、猪头愿、圆婚愿、老鼠愿、宝书良愿、大朝良愿、祭兵良愿(又名传兵愿、请兵愿、三保良愿)、公愿、婆愿、元盆愿等等。据传说:“还盘王愿”的来历是瑶族从此往南迁徙漂洋过海时,遇到雷雨和大风大浪,过了几天几夜都无法拢岸。眼看瑶族一脉就要被大风大浪吞没。正在民族危亡之时,众人想起始祖盘王,他既有生族之功,必有救族之法,于是在船头向盘王许下大愿,祈求保佑子孙平安。许完愿果然风平浪静,瑶族一脉男女平安到达彼岸。上岸后,一脉男女“还愿”,感谢盘王救命之恩。从此有了“还盘王愿”之祭祀形式。第四,仿效图腾崇拜物犬。无论哪个民族,对于本民族所信奉之物之姿态、行为、表象、动作等等都会进行模仿,此叫图腾的表徽。瑶族亦如此。培松在《图腾主义》一书巾说:“在江皮部落问,文身术肢体的改制与服装,都以仿效图腾兽为目的。阿玛巴人(omabas)的龟部族,把头发剪成和龟的甲壳同样的形式,在四边分成六条小辫,代表龟的四足与头尾”。“小鸟部落,则在额上梳一极小之辫,扮成鸟的啄”。瑶族图腾崇拜龙犬(尤),当然是仿效龙犬(尤)了。一是服饰的仿效。二是舞蹈模仿。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资源极其丰富,种类繁多,舞蹈一般说来是来源于祭祀的,恩格斯说:“舞蹈尤其是一切宗教祀典的主要部分。三是婚姻上的传承。四是丧葬的仿效。瑶人鬼魂崇拜意识十分浓厚,因而形成了独特的丧葬制度。此丧葬制度又仿效图腾崇拜物盘瓠。

  第四,禁食狗肉。瑶族认为犬是其图腾形象,因此尊重他,保护他。不仅禁止杀戮,而且禁食狗肉。临湘市龙窖山瑶族早期千家峒内,有一名“狗坑”的地名,传说该地是千家峒徭民专门埋葬狗的地方,故以得名。不仅不吃狗肉,而且尊敬狗。每年尝新节,第一碗新禾米饭就是敬神和给狗吃。

  第五,瑶族图腾崇拜龙的表象也处处可见。瑶族有四大神庙,其中:一庙龙城,主要是祭祀评王(实际是高辛氏)。盘瑶“还盘王愿”祭典中,有“装堂迎圣”科仪,其所“设位”的神位称“龙位”。其唱词念道:“立起金龙台,银龙凳;立得龙床、凡(龙)椅;立起龙城大庙龙床,凡(龙)椅已位;立起连州大庙龙床已位,立起福江大庙龙床已位,立起伏灵大庙龙床已位,立起大五旗、小五旗、七星明月、大罗明镜,请上龙床、凡(龙)椅;请上龙床已位。”就是说,凡徭民的神评王、唐王、盘王、五婆圣王、五旗兵马等等所坐之位都叫龙床。瑶族人不仅设有龙位,而且还有赞龙词。“还盘王愿”中的《龙围宅歌》唱到:“春季以来龙围宅,龙影沉沉套围过州……龙影沉沉围过乡……龙影沉沉围过江……围过村……围罨过家”。等赞颂龙的功绩。所以瑶民把自己造的州叫龙州、造的乡叫番龙乡、造的林叫龙林、造的街叫龙街、造的厅叫龙厅、造的门叫龙妻门。造的房叫龙房。造的床叫经床。⑩值得指出的是,瑶人“还盘选王愿”中的仪堂、供品、供具神祗等等均冠以“龙名”。如供酒称“五谷龙浆”,线纸称“龙钱财马”,或“龙鳞财马”,酒杯称“龙杯”,所坐之凳称“龙凳”,筛翁所穿之衣称“龙凤衣”或“龙虎服”,所乘之马称“金龙马”,所乘之车称“金龙车”,所挂之像称’金衣龙像”,旗为“青龙一面”,仪士云“龙坛”,所穿之鞋称“龙凤鞋”,房子称“四柱龙居”,或“龙居屋宅”,堂屋称“龙厅”或“龙堂”,“龙凤花园”,火称“双龙火气”,水称“龙江清水”或“九龙之水”,水府称为“水府一界青龙””师公所招之兵将称“阴龙兵,阳龙将”,灶君称“五龙司命灶君”,左青龙右白虎称“住宅龙神”。五方五帝称“东方青帝青龙将军”、“南方赤帝赤龙将军”、“中央黄帝黄龙将”,“北方黑帝黑龙将军”,“中央黄帝黄龙将军”,月亮称“明川龙凤三娘”等。隆回瑶族妇女绣有“盘王骑龙”图案,其桶裙上绣有“人首蛇身”图案,二者均栩栩如生,是典型的龙犬结合图案。梅山蛮居住的今安化、新化地区,有“龙狗”水墨画,在一株大树下坐着一只双眼圆睁、獠牙外露、向上斜伸的双耳、U字形的鼻子、鼻下有两撇粗须、长尾巴似有龙鳞向上撬起的龙与犬结合的异物,当地师公叫她为“龙狗”。江华平地瑶地区每当正月十五各村各寨都要舞香火龙。整条龙捅满燃着的香条,由一二十人舞动,沿着巷子走过每家每户,然后围绕村寨四周舞蹈,并在村寨的坪子中快速穿插舞动,最后在村寨北面将香火龙烧掉。过山瑶还流行一个叫《板凳龙》的舞蹈。用稻草扎成龙形绑四个脚的条凳上,两男两女各抓住一个凳脚穿插摆动。

 

 

来源:《李本高瑶族研究文选》
日期:2012-03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