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风民俗 > 宗教信仰

土家族的祖先崇拜

作者:梁先学 【字体:

  祖先崇拜是原始社会的一种宗教信仰,产生于氏族公社时期。祖先崇拜是土家宗教信仰最有特色的遗风之一。土家人认为,历代祖先是最亲近的人,他们去世后化为子孙的保护神拔普帕帕(祖先神),逢年过节或者重要集会必须敬之。土家祖先神范围宽广,包括氏族祖先、土司官员和家先神三种。土家地区民间信仰场所有向王天子庙、八部大王庙、婆婆庙(土家语叫“琶葩月挫”、马王庙)等。氏族祖先神最著名的是八部大王。传说八部大王是土家八个部落酋长,他们开拓湘西建有功业,故为土家子孙所祭,并在保靖县首八峒、永顺县老司城、龙山县马蹄寨等地建八部大王庙。

 

  明代《永顺宣慰司志》载:“古设庙以祀八部大神。每年正月初一日,巫祀试白水牛,以祀一年休祥。”每年正月初,土家人杀羊祭祀。祀后在八部大王庙前举行盛大祭礼和摆手歌舞活动。其次,桑植县、永定区、慈利县、石门县等地供奉大、二、三神。清同治《鹤峰州志》记载:大、二、三神为“田氏之家神”,民间传说大、二、三神是田姓氏族中三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后人按照他们的相貌用樟木雕塑红、黑、白三种脸谱的神像,立于庙内,世代供奉。再次,桑植县、永定区、武陵源区和慈利县等地至今保留了祭祀“向王天子”的习俗。土家地区各大姓氏都将自己的氏族祖先作为尊神加以信仰,只不过名气有大有小。祖先崇拜的第二类神是土王神。在土家人的信仰中,土王神是指各地最高统治者土司。土家地区自元代建立土司制度后,由土司实行军政合一的世袭统治直至清代“改土归流”,其统治近八百年。土司王是统治一方的土皇帝,是土家先民首领。土司王去世后,土家人认为其死后灵魂也会护佑其辖下的人们,于是产生了对土王的崇拜,于村寨建立土王庙(又叫土王祠或摆手堂)。

 

  由于地域不同,各地有各地的土王,各姓有各姓的土王。湘西的武将,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其像立在右侧,手及八月十五,土家村寨祭祀土王。有的地方以田、建“三抚庙”,祭祀三尊偶像。石门县、慈利县曾有里供的尊神“七里公王”为明代添平土司王覃添顺。土家族家先神崇拜是清代“改土归流”后随着封建地主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祖先崇拜的主要形式,是将历代去世的本家祖宗奉为神灵,并在各家堂屋专设祖先牌位(俗称家先神龛),供奉白己的祖先。神龛上置有香炉,以供香火。神龛上方横写“祖德流芳”,中间竖写着祭祀牌位:“天地君亲师位”,左侧是“九天司命太乙府君”,右侧写上“堂上历代祖先”。逢年过节,长者必在神堂上点灯,并用祭品祭祖。

 

  土家族祭家先神的习俗保留至今。梯玛,敬神的人。土家族宗教仪式执行人梯玛,汉语称之为“土老司”或“端公”。梯玛是摆手舞的掌堂师,用土家语言唱“梯玛古歌”,故被称为“歌师傅”。梯玛三者,他不仅主持管理土家村寨的婚还愿、占卜、解结、娱乐等社会活动。举行葬礼时,者时,由梯玛椎牛书,其唱词全凭记。其全部的宗教祭土家历史文化和史诗、典故,还包括摆手舞、铜化传承人。“改土后,活动范围仅消肖灾的祭祀活动。

来源:《湖南土家族风情》
日期:2010-02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