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风民俗 > 宗教信仰

土家族跳马及祃祭

作者:张子伟 【字体:

向土地神许马从六匹开始,两匹两匹往上追加,最多到十二匹,称“月月红”。判定土地神认可与否,以筶为凭。若连打三次,得到阴、阳、顺三副周全筶则表示神已应允。以马为祭品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寄托方式,根源于马为死者生前坐骑,可以通往冥界的原始信仰。据有关史料介绍,早在六千年前马已被驯化为乘骑,这是人类跨入文明世纪之门的显著标志。当时的马匹确属极为珍贵的交通工具,是权力地位的象征。当权者辞世,人们即用他的坐骑殉葬,让他在阴司继续受用。是故,巫师在祭祀场上得准确禀报出供奉的马匹数目。有一种叫“祃祭”的仪式,以马为祭品,殷周时期就很盛行了。它是古军队在野外征伐之地所举行的一种祭祀,故从“马”,从“示”(祭祀)。军队到达征战的目的地,“恐有慢其神,下而祀之曰祃。”(《说文》)它所祭祀的神灵是谁?郑玄在《周礼·春官·肆师》关于祃祭的论述中解答道:“其神盖蚩尤,或曰黄帝。”直至隋朝和宋朝还保持着杀马祭祀蚩尤或黄帝的传统。因为他们是赫赫战神,生前坐骑又是马。由此推测“祃祭”最迟发端于五千年前这两位战神辞世之后。

 

初民时期人们有着灵魂不灭的观念。他们认为家先与氏族祖先同住在神灵的世界里,从凡间到神界要由巫觋沟通。巫觋作法可上天敬神,亦可请神下凡。上天请神需乘马,马即是人神交往的一种必需的凭依物。《史记·赵世家第十三》载有一段神话,说穆天子乘坐日行千里的八骏,西巡昆仑之丘,进入百神居住之所,见西王母,乐之忘归。马具备帮助人抵达神界的重要作用。江苏南通市“童子会”祭仪有“跑马”一项法事,为给遥居神界的神灵递上“表文”而做。六位童子手持六匹小纸马,踏着激烈的锣鼓声在祭场中沿“∞”字形登天路线奔跑。第四章介绍过湘西梯玛在举行“服司妥”(还土王愿)仪式中,掌坛梯玛手中均需握着一种法器,叫“八宝铜铃”,有六颗铜铃是挂在雕有马头的木柄上。仪式之中有骑着豹头海马下阴给土王解钱,换乘飞天骡马向七姊妹求子的内容。梯玛在“安马”一节法事中,用大段神歌唱做“开光点眼”的神圣化仪式。这种由长凳化成的神马不仅可以成为梯玛从现世通达神界的交通工具,亦可通过梯玛将凡人送往神界。与之相似的占卜活动还有“扯七姑娘”、“扛仙”等。这些女法师所坐的四脚长凳亦是马的象征物。古代以马殉葬的事例甚多,秦始皇的兵马俑便是最突出的一例。据考证,秦之前用活马作牺牲,至汉代皆以木质马代驹(《汉书·郊祀志》),及至唐代始用纸马祀鬼神。古丈跳马,是一种执刀列阵、骑马冲杀的战舞,其披甲、绞旗、竞技和不断的爆竹(象征连天炮火)无不渲染着一种酣战气氛。可见,跳马与祃祭同源于远古时期的军事战争中的祭祀礼仪。

来源:《湘西祭祖习俗》
日期:2011-05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