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始性。如古代“血祭”、舅权制、原始分配制等等遗风在椎牛中均可找到踪迹。
(二)神秘性。凡巫辞、巫舞、巫乐、巫具,无一不给人带来神秘的感受。
(三)丰富性。椎牛祭祀活动几乎包容了苗巫文化的全部精华和苗族民间文艺的众多重大项目。
(四)群众性。椎牛是苗族古代的盛大祭典,参与苗胞盈千累万。
(五)民族性。椎牛祭祀中的歌、舞、辞、乐以及祭祀方式,无一雷同于其他民族,具有极其鲜明的民族特点。
(六)娱乐性。其祭祀活动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使广大参与者沉浸在“娱神娱人”的欢乐之中。
(七)地域性。国内各地的苗族虽都有椎牛的习俗,但在祭祀形式和内容上又各有千秋,显示出各自不同的地域特色。
(八)传承性。清代改土归流、尤其是乾嘉苗民起义后,清王朝曾多次明令禁止苗区椎牛,但屡禁不止,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仍有苗家举行这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