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风民俗 > 宗教信仰

苗族神器

作者:李显福;梁先学 【字体:

神器:司刀、筶子、祖司冠、老君印、牛角、令牌、鞭子、柳巾。(田仁利摄)

神器:司刀、筶子、祖司冠、老君印、牛角、令牌、鞭子、柳巾。(田仁利摄)

 

牛角。牛角是巫教(借以代称苗族的原始宗教,下同)独有的法器,属气柱类发声乐器。巫师(借以代称“巴代”,下同)在选材时将牛角分为“玉皇角”和“老君角”两种。“玉皇角”即水牯(公水牛)角,质地厚实,角身较长,用其制为牛角乐器发声厚实、低沉、雄浑;“老君角”即水沙(母水牛)角,质地稍薄,角身稍短,声音清脆、响亮。巫师又按牛角的形状,将其分为“龙门角”和“铜锣角”,前者内弧较大,后者内弧稍小;在声音色彩上,前者明快爽朗,后者沉稳坚实。巫师在选材中一般以白水牛的龙门角为上品。

 

牛角加工制作,往往需要经过煮、削、擦等几道工序,一般是用倍子树汁将角煮软,用刀将角上的轮迹削平,再用磨刀石、节骨草将其摩擦光亮。为使其美观,还要用青铜或白银薄片为角的喇叭镶边,用红绸为其结彩。在使用中,凡能一口气吹出36个音拐的,便是第一流的牛角演奏师了。

 

巫师在行法中吹奏牛角迎神、请祖师、驱鬼祛邪……几乎每堂法事都离不开它,难怪昔日苗家将它当作神物看待。

 

牛角在苗族历史上,还承担过军号的作用。它随苗家义军驰骋疆场,呜呜长鸣,惊天地,泣鬼神,令敌方丧魂落魄,给自身增添了杀敌的勇气和力量。然而在隆重的节日里,在熊熊的篝火旁,在热烈的鼓场中,它亦能给人们带来欢乐,令人精神焕发,豪情倍增。

 

“一握碧犀弯复弯,呜呜声响震天关。”在苗族器乐的百花园中,它不愧为管乐的一枝奇葩。

 

筶子。即“交子”,又称“杯交”。用牛角的尖端或竹兜一节将其对半剖开制成,是巫师占卜吉凶的法器。卜问的筶象分为阳筶、阴筶、顺筶三种。巫师问卜时将它抛置于地,若两片筶子的剖面皆朝天,叫做阳筶;一反一覆叫顺筶;两片皆覆叫阴筶。若筶象与巴代所求相符,即表示鬼神同意巫师的祈求。否则,巴代需继续卜筮,直至祈求筶象相符方休。

 

柳巾。民间抄本或记为“绺巾”、“绺旗”。其制作方法是将`18根宽约1寸、长约1尺的绣花飘带紧系在一根长约1.2尺、直径约1寸的桃木上。据说它是最具威力、能驱除任何恶鬼的法器,也是辨别从巫者是否取得主坛资格的唯一凭证。巫师行法时常以左手舞动此巾,在旋转中给人以扑朔迷离、眼花缭乱之感,是苗巫的特有法器。

 

祖师棍。用桃树制作而成,棍长约1.5米,粗寸余。棍的上端刻有祖师头像,具有“驱鬼除魔”功能。巫师在布置神坛时将此棍立于圣像一旁,头像面朝门外,借以增添法堂的神秘和威严气氛。

 

司刀。铁制,刀身扁平,双刃,刀尖如矛,刀柄呈圆形,直径约26厘米,柄上套有小铁环5枚。手持刀身摇动刀柄,发出“嚓嚓”的铁环撞击声。在巫师唱、诵神辞中它起到了打击乐的伴奏作用,亦有“斩妖除魔”的功能。

 

印鉴。用梨树或黄杨木制作,呈四方形,边长约8厘米,上刻“祖师正印”字样。凡巫师上传下达的令表疏文,均需加盖此印,这样才能具有“法律效应”。

 

马鞭。长约80厘米,尾部系有绣花飘带1根,作“鞭笞邪鬼”之用。

 

竹柝。这也是巴代独具的法器(乐器)。常用为伴奏。(其制作形状见本书《民间文艺·艺术》)

 

来源:《湖南苗族风情》
日期:2012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