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风民俗 > 宗教信仰

白族的三元教及其法器

作者:谷中山 【字体: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所信奉的宗教。白族主要信奉三元教。本集为您讲述具体白族宗教中的三元教及其法器的相关内容。 三元教,又称“白教”,它是道教的一个分支。所谓“三元”,指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农历正月十五,中元是农历七月十五日,下元是农历十月十五日。三元分别代表天、地、水三官,而天官可以赐福,地官能赦罪,水官能解厄。据《云复七籤》载:“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将三元与人伦万物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教派,即三元教。 湖南白族普遍信奉“三元教”,但它无教派组织,仅靠前传后承。祖师所传法号系语,即“真常守太清,道德通玄静,一阳来复本,合教有元明”,直线嬗延。从这二十字的法号系语看,似乎与道教丘祖龙门派有其渊源关系。龙门派字辈谱前二十代,也是“真常守太清,道德通玄静,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元明”。其中三元教只将其第十八字的“永”字改为“有”字,仅一字之差,这正好说明,它的形成与鼎盛时代的背景与湖南白族始迁繁衍的历史年代相吻合。 从事三元教的神职人员,俗称三元老司,多为白族后裔。一般的三元老司须升职为掌坛后才有资格再传弟子,而且最典型的是父传子,如三元老司谷晁庆,就是其家传的第四代传人。其传教的方法,全凭口授心记。先口授本教祖师历代和先师的法号、名讳及事迹,让弟子确记、信奉,再口授各项法事朝科内容及程式、罡步、符咒等。三元教无深奥的宗教教义、 教理、典籍、秘笈,仅有三元老司在进行游神、求雨、托白、祭祖等法事中所用的口白、赞语、祝词和训词等等,它有韵有白,咏吟相间,字句铿锵,琅琅上口,易懂易记。 三元教的主要法事仪式,按“三元”各司其事的规定,上元一品赐福天官大帝,专司“游神”。白族的游神期一般是从正月初二至元宵(即上元日)。他们将本主神大、二、三公,用神轿抬起游村,由三元老司着法衣佛冠,吹海螺催兵撵马,沿途螺号声声,旌旗招展,锣鼓喧威,笛声嘹亮,长号悠鸣,气势庄严。每到住宿地,以三元老司起手为法,动脚为罡,拍手为号,齐呼“呵——啊”,下马安神,让族众聚首,齐向本主顶礼膜拜,参与跳仗鼓、 恭聆训词等。 中元二品消灾地官大帝,专司“求雨”。在做求雨法事时,三元老司手拿宝铃、司刀,口哼“哦”,恭请三位本主神灵,临驾扶持弟子求得甘露,确保众生,并哼诵请神咒语(略)。 下元三品解厄水官大帝,专司白族子孙安康,把有关煞的孩童托付本主保佑,“过关度厄”,脱白穿青,渡过难关,易养成人。 三元教,紧扣天、地、人和谐观念,教义明了,故能长期流传,久盛不衰。 除信奉三元教之外,白族人民还会有三元教的法器。 白族三元教的法器有海螺、司刀、三宝铃、竹卦、法冠、法衣、坛印、令牌等等。 海螺即螺号,它是以大海螺的壳于尾部凿孔而成的,原本是佛教法器,是三元教融合佛教因子而引为法器的证物。它的作用与土老司的牛角相等同。三元老司行教作法事时,用海螺的号角声调动神灵,镇慑邪魑。 司刀又称“圣刀”,三元老司还特称它为“七星宝刀”,说是张天师所传,铁质,刀把为铁条形,尾端连着约七寸直径的铁圈,圈上串着七个小铁圈,摇摆时则丁当作响,是三元教融合道教因子的证物。司刀为掌坛所持,作法事时,用以斩邪除秽。 “三宝铃”,别称“摇包”。为三枚球形铜果,内含小铁珠,用红绸(布)系连,从中捏住系绸(布)摇摆,即发出清晰的铃声。它为三元老司作法踩罡步时持用。 竹卦,本是道教的法器,而三元教借用为主要法器。它是用竹蔸巴斫削如蚧形,中分为二爿,外涂黑漆,内涂红漆。问卜于神,将其掷地,观其俯仰以断休咎。俯为阴,仰为阳。如卦象一俯一仰,即是一阴一阳,阴阳相协为胜卦,主吉。如是两仰则为两阳,属保卦,示凶吉不明。若是两俯则为两阴,属丑卦,主凶。若是三副卦齐掷为阴阴阳,则主大凶。卦,也是张天师所传。 法冠又称“三清冠”,纸质叠折,两端系以红绸带,上绘三尊神像,都是道教的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 法衣又称“神衣”,为红色袍子,制作精美。大开襟。敞领宽袖。正面绣龙凤,背面为太上老君骑凤全身像,两肩及下摆绣有八卦乾坤图。 坛印,又称“老君印”,了愿上告文时盖用。 令牌,形同土老司的“惊堂木”,木质,长方形,宽四指,长约五寸许,上绘老君之令急急相。三元老司作法事时,调兵遣将拍用,故又称“兵牌"。 三元教的法事有游神、还愿、脱白、渡关、驱疫、禳灾、求嗣等功课。其时戴法冠、穿法衣、挽司刀,摇法铃、踩罡步、掷竹卦、吹海螺、拍兵牌,融合道教、佛教的宗教形式,宗教气氛十分浓烈。 三元教的形式多样,是白族信奉的固有宗教,传承已久。下一集内容将为您讲述有关三元傩神的故事。
来源:《湖南白族风情》
日期:2006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