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的翻古与连韵谣
白族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既传承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又融合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所以形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本集内容为您讲述有关白族民俗教化中的翻古和连韵谣的内容。
“翻古”,白语即讲故事,它是茶余饭后人们最喜爱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民间有“前人不翻古,后人不知谱”的谚语,足见白族人对讲故事的重视和讲故事所起到的教化作用。讲故事,往往是长者讲,少者听。会讲的,常常声情并茂,引来听众一大堆,在听众的要求下,讲了一个又一个,一直讲到半夜深更,听者无倦意,讲者更起劲。
故事,有正史的,也有稗官野史的,而更多的则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各种各样的口传的东西,生动有趣,幽默含蓄。综合起来,不外乎神话、历史、人物、童话、寓言、笑话几种。
神话故事。在白族民间经常流传的有《太阳、月亮和鸡是怎样来的》《月亮公公和太阳婆婆》、《大地为什么会向东斜》、《西游记》、《封神榜》等。所反映的是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劳动创造世界的称颂,从而启迪和鼓舞人们好劳恶逸,努力建设美好的家园。这样,在人们心目中就慢慢形成“勤劳苦做般般有,好吃懒做件件无”的理念。
历史故事。多为《杨家将》、《精忠传》、《水浒传》、《大理国的故事》、《孙中山创建民国》等等,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人物故事。多是白族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如“秀才造反”、“贺龙两把菜刀砍盐局”、“王再都舍身诛佘五”、“双枪大姐谷德桃”、“钟慎吾帮贺龙脱险”等等。这些故事,深深地激励人们立大志树雄心,甘愿为报效祖国、振兴中华而献身。为此,不少白族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战死沙场。谷壮猷、谷友廉、王炳南、王国兵、钟子廷、熊炳吾、李成裕等,就是杰出的代表。人物故事中还有一类是激励人们刻苦学习、 努力向上的故事。如历史上的“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孟母断杼”和白族人的“墨水当作蜜糖喝”、“吊索废寝”“割财营学”等等。在这类故事的影响下,有的人家为了送儿女读书,倾家荡产,在所不惜。白族学者王贤操,幼时家贫,靠父母卖苦力而就读成名。他曾以“人家有年我无年,萝卜白菜胜茗筵;有朝一日时运转,朝酒暮肉赛过年”的诗句来鞭策自己。人物故事中还有一类是劝人尽忠行孝、 避恶从善的故事。如“割股医母”、“大善人”、“两老庚跳岩”等。受这类故事的感召,几乎所有白族人家的堂屋里,都贴有“德积百年元气厚,书经三代雅人多”的对联,深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故明清时,白族中曾出过不少孝廉。
童话故事,想像离奇,充满了浪漫色彩,如白族的“本主赌法”“乌鸦与水牛"等。白族的寓言故事,更为有趣。如“龙头起蛇尾口虐”、“喜鹊与乌鸦”、“大灰狼与小白兔”等,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很有启迪和教育作用。白族笑话故事,也相当丰富,不仅幽默滑稽,博人一笑,而且令人大笑之后悟出许多真谛。
白族人不但喜欢讲故事,还热爱文艺,喜欢创作,连韵谣就是白族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连韵谣,白族民间又称“首同尾”。它是一种韵文,但却不像古体诗那样讲究格律的严格和词藻的优美,它只要求下句的起首字与上句的末尾字相同、上下押韵即可,在很多方面与打油诗和顺口溜相似。连韵谣为口头文学,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句子长短无定式,多为三字、四字、五字、七字句。如“鹰嘴山上天鹤观,天鹤观里住神仙”,“搬板打,骑白马;白马过沟,沟深水流;流水进塘,塘中下网”。
白族创作的连韵谣很多。《排排坐》是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一带流传最广、篇幅最长、内容最丰富的一首三字连韵谣。
连韵谣,多为童谣,常由大人教儿童在月下嬉戏时吟唱,对扩展儿童的思维,培养儿童从小热爱诗歌艺术的兴趣,十分有益。
白族人民的文学创作发展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文化娱乐活动的发展多姿多彩。下一集内容为您讲述白族民俗教化中的盘根底与猜谜语。
来源:《湖南白族风情》
日期:2006
日期:200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