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耶的历史渊源
侗耶,是侗族祖先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并随着历史的演进不断发展丰富起来的一种独具特色的集诗歌、音乐舞蹈为一体的民间文学艺术形式。侗耶在通道等地尤为盛行。
本集为您带来关于侗耶的历史渊源。
侗耶产生的年代,由于侗族历史上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记载,目前还难以确定,关于侗耶的形成有几种说法:
一是形成于侗民族从洞居到巢居时期。“干栏”式建筑是侗族建筑的特点,但起初侗族先人是“随山洞而居的”。《隋书》载:“南蛮杂类与华人错居,曰蜒、曰俚、曰僚、曰伶,俱无君长,随山洞而居,古先所谓百越是也。”其中的“僚”是侗族的先民。从“随山洞而居”到“巢穴而居”的“干栏”式建筑修建,需要从事大量的抬树等集体劳动,为了齐心协力,总要推举一个呼号的人。目前搜集到几首较古老的耶中,有一首这样唱道:“耶!嘿嗬!务!嘿嗬!鱼下滩,嘿嗬!个跟个,嘿嗬!同拉木,嘿嗬!脚跟脚,嘿嗬!务!嘿嗬!耶!嘿嗬!”这是侗耶的最初雏形。现在我们所见到、听到的侗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演进,被赋予了一些特殊的功能,如迎送尊贵客人、颂扬地方政绩、缅怀祖先功德、祭祀天地神灵等。
二是形成于东汉孟获时期。孟获是三国西南地区的南蛮首领之一,传说他曾制笙与诸葛亮周旋,侗耶中记载他创耶祭萨岁:“孟获创耶有根底,创来四十八支留给我们唱。孟获创耶祭萨岁,迎来萨岁保佑寨都吉。”
三是形成于鼓楼创建时期。民间传说,建侗寨必先建鼓楼,侗族鼓楼有七千年的历史。侗耶中唱道“……当初侗乡世间不会哆耶又无歌,一年到头做工淡淡无味不快乐,大家要金壁上到天堂去讨耶,天上仙男仙女唱歌又跳舞吹笙多快乐,金壁看得迷眼迷心忘记回转乡,相金相银去喊金壁七个月才回转村河……金壁忙去找管理耶歌大神们,歌仙说先修鼓楼歌堂才准把耶歌取,金壁对仙发誓一定先修鼓楼和歌堂。讨得耶歌笙舞一大堆抱在怀里从天门出……从此侗乡处处吹笙哆耶好欢乐。”
侗耶不但形象地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精神风貌,而且在艺术上创造了新的形式和风格。关于侗耶的历史渊源的内容到此结束,下一集带您认识侗耶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来源:《湖南侗族风情》
日期:2003
日期:200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