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概况

湖南侗族

作者: 【字体:
        湖南侗族共有842123人,占全国侗族人口总数(296.63万人)的28.39%。侗族主要聚居在怀化市的通道侗族资质先、芷江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会同县、黔阳县、洪江区等县区。邵阳市近3万侗族、主要分布在绥宁县、城步自治县。侗族还散在其他市州,从几百人到上千人不等。上千人的有长沙市和湘西自治州。湘西自治州内约2300人,是湖南省市州侗族人口数的第三位,仅次于怀化市和邵阳市。
  
        侗族具有丰富多彩、独具一格的传统文化艺术。侗族民间文学主要有歌舞、耶词、垒词、款词、传说、故事等。侗族地区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的美誉,多声部的“侗族大歌”是中华音乐的瑰宝。琵琶歌因为琵琶伴奏而得名,为侗族所特有。侗族舞蹈以“哆耶”和芦笙舞为普遍,“哆耶”是群众性的集体歌舞,男男女女,围成圆圈,边舞边唱。芦笙舞,包括多种内容和形式的舞蹈,有节日时的自娱性舞蹈,有青年男女进行交谊的舞蹈,有为展现演奏芦笙、边做舞蹈高难技巧的表演舞蹈。侗戏唱腔多样,曲调优美,是我国民间戏曲剧种之一。侗族傩戏“咚咚推”,是以侗语道白、舞蹈为主、戴木质面具跳舞的还愿傩戏,为祭祀活动的娱乐节目。侗族工艺品有挑花、刺绣、侗锦、银器、藤编、竹编、雕刻、剪纸等,美观实用,各具特色。侗族擅长石木建筑,鼓楼、风雨桥造型独特,是其建筑艺术的精品。通道马田鼓楼、芋头侗寨古建筑群和坪坦风雨桥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芷江龙津风雨桥,是中国最大风雨桥。近些年来,侗族傩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锦、侗戏、侗族琵琶歌、侗族大戊粱歌会等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侗族饮食以大米为主,红薯、包谷、大麦、小麦、高梁、小米、豆类为杂粮,瓜、菜以及猪、牛、羊、鸡、鸭、鱼、虾肉为副食。喜吃糯米、油茶和辣椒,善喝白酒、甜酒、苦酒。侗族好饮酒,宾客来临,好客的主人会拿出甜酒、苦酒和白酒热情相待,嗜好酸味,有“侗不离酸”之谚。侗族腌制的酸鱼、酸肉既是筵席上佳肴,也是馈赠亲友珍贵礼品。侗族热情好客,若有客人来,全家老少都起来让座,用最好的食品款待。路遇素不相识者,也会打招呼。天黑赶路可以随意进寨讨火把,若歇宿,主人会热情接待,不取分文。村寨若有人出门做事或上学,全寨像过节一样,带来各种礼物祝贺。两个出嫁姑娘在路上相遇,互赠花带或头帕,以示互相尊敬,互祝幸福。
来源:
日期: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