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人物 > 革命烈士

余愿学

性别:
朝代: 清后期
生卒年: 1890 - 1927
籍贯: 湖南省大庸市桑植县澧源镇
概括语: 愿学自幼丧父,全家生计靠母亲纺纱织布,帮别人洗衣维持。贫困的家庭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发奋图强,吃苦耐劳的性格。父亲死后,他以兄长的身份一面帮助母亲操持家务,一面发奋求学,家里买不起书,就借他家小孩的旧书读,有时在街头捡些废纸装订起来,当作练习本。“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时间,不仅练就了一手好书法,而且熟读了《四书》、《五经》。每次默写“入则孝”,“学而时习之”之类的文章时,都得到老师“鹤立鸡群”的批语。

余愿学(1890~1927),字谷承,号富海,今湖南省大庸市桑植县澧源镇人。

愿学自幼丧父,全家生计靠母亲纺纱织布,帮别人洗衣维持。贫困的家庭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发奋图强,吃苦耐劳的性格。父亲死后,他以兄长的身份一面帮助母亲操持家务,一面发奋求学,家里买不起书,就借他家小孩的旧书读,有时在街头捡些废纸装订起来,当作练习本。“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时间,不仅练就了一手好书法,而且熟读了《四书》、《五经》。每次默写“入则孝”,“学而时习之”之类的文章时,都得到老师“鹤立鸡群”的批语。十二岁时,以出类拔萃的成绩进入当时本县最高学府——澧源书院就读。1916年进入省立二师,因家境贫寒,只读一年就辍学,蛰居家中谋生。此间,常与贺龙交往。1918年望秋,身为靖国军营长的贺龙,为培养人才,在桑植创办“农民自治讲习所”,余愿学应试入所学习。1923年春,贺龙任川东边防军警备旅长时,又送余愿学入云南陆军讲武学堂深造。

1925年春,贺龙任建国川军师长时,在湖南澧州开办军官教导团,余愿学从云南讲武堂毕业归来,贺龙任他为教导团营级教官。

1926年8月,受任营长职务,随贺龙部由铜仁出师北伐入湘时,受命到桑植扩充革命队伍,动员胞弟愿鹤、愿鹄等几十位青年投身革命。后来,他们在北伐和南昌起义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7年夏,二次北伐,贺龙挥师河南,连克许昌、开封,在败奉系军阀和与冯玉祥将军会师牛原的历次战斗中,愿学等冲锋在前。是年6月下旬,随贺龙回师武汉,在血战中原时,荣立显赫战功的独立十五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贺龙任军长,余愿学升任团长。部队驻湖北黄石港、大冶、黄岗地带时,武汉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在这血雨腥风的紧要关头,愿学紧跟贺龙,用东征讨蒋的名义率部集结九江。7月17日,贺龙在黄石港团以上军官会议上分析了局势,愤怒斥责了汪精卫出卖革命的可耻行为。并表示:不管武汉方面如何,我们仍继续东征,愿意跟我干的,我欢迎!不愿干的,可以离开。疾风知劲草、岁寒识松柏。余愿学坚决表示:干到底!

7月26日,余愿学率部随贺龙到达南昌。第二天,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把共产党员关于起义的决定告诉贺龙,并代表前委任命贺龙为起义总指挥。贺龙受命之后向党表示:南昌起义成功与否我都干,失败了,我就上山。余愿学再次表示:紧跟贺军长,誓死不回头。

1927年8月1日凌晨二时,起义的枪声划破南昌的夜空。起义中,余愿学不顾敌人猛烈的炮火,率领战士们勇猛攻击城北方,在机枪火力掩护下,架起云梯,登上城墙,与守城之敌展开了肉搏战。南昌起义之后,起义军撤离南昌,开拔广州、瑞金的南征途中,二十军为左路纵队,余愿学担任开路先锋。8月18日,部队抵达瑞金壬田时,敌两个团兵力阻拦该团前进。此时,余愿学已被任命为二十军教导师副师长(仍指挥第三团)率领先遣队与敌激战。战斗最紧要的时刻,他身先士卒,端起一挺冲锋枪,冲向前沿阵地,与敌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攻克最后一道防线时,腹部中弹负重伤,由于流血过多,第二天就牺牲了。临终前对随行人员说:“我不行了,你们要跟共产党,要实行马氏学说,继续跟贺军长干……”年仅二十七岁的余愿学就这样走完了人生历程。

余愿学牺牲后,贺龙悲痛万分,亲自向烈士遗体告别,嘱咐将余团长安葬好,要刻一块碑,并拿出五十块银元,将余愿学安葬在壬田市郊。(曹开胜)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