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人物 > 军政人物

田植

性别:
朝代: 民国时期
生卒年: 1912 - 1951
籍贯: 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桶车乡(原白崖乡)
概括语: 田植,中等身材,结实健壮,衣着朴素,蓬勃奋发,爽朗豪放,常与人谈笑风声。1936年,在上海光华大学政治系毕业后,于1937年冬至1939年,任国民党保靖县党部书记长。1940年任保靖县县长。他生活简朴,从不受人馈赠。1941年元月,他与保靖县迁陵镇中心国民小学教员彭司松女士结婚,为避免“宾客盈门”,故趁自己在永绥(今花垣)开会之机,举行了极为简便的婚礼。三天后,夫妻俩步行五十多华里,回到保靖,照常本职工作。

田植(1912~1951),字定畲,号静如,今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桶车乡(原白崖乡)人。

田植,中等身材,结实健壮,衣着朴素,蓬勃奋发,爽朗豪放,常与人谈笑风声。1936年,在上海光华大学政治系毕业后,于1937年冬至1939年,任国民党保靖县党部书记长。1940年任保靖县县长。他生活简朴,从不受人馈赠。1941年元月,他与保靖县迁陵镇中心国民小学教员彭司松女士结婚,为避免“宾客盈门”,故趁自己在永绥(今花垣)开会之机,举行了极为简便的婚礼。三天后,夫妻俩步行五十多华里,回到保靖,照常本职工作。

田植厌恶虚荣。其父田甸,曾历任桑植、石门等县县长之职,长于古典文学和中医,写了《七旬老人自述》一本书稿,由保靖著名文人周大方写序,石印了三百本。田植从乡下回到县城,发现该书序中有过誉之词,便再三说服其父,不能享受过高评价,结果此书一直未有发出。

田植很重视公益事业和民众教育。1942年,他组织保靖县直机关、学校和民众团体、利用公余业余时间,由他带头挖土、挑石,修成一条环城马路,接着又组织修建保靖县立中学(今保靖一中前身)。他利用下乡巡视的时间,向乡、保、甲长和民众宣传,发动各乡捐献木料,年底动工时,他便衣草鞋,带领其家属和县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带头挑砖挑石头。在工地上,他与大家定下了公约:田植带头,政府机关所有工作人员和学校教员,每周星期天上午,必须参加四小时以上的建校义务劳动,请民众监督。不久,附近不少农民,也主动前来协助。1943年秋,这所新建的保靖县中学正式招生开学了。

在禁烟禁毒方面,田植在保靖先后杀了三个人。其中两个是县城里开烟馆的,一个是涂乍乡人又种鸦片又当土匪的亡命之徒。他还将其父亲田甸也送进戒烟所戒烟。这一禁,保靖种植鸦片者大为减少。

1944年元月至1945年12月,田植调任武冈县县长。此时正值抗日最艰苦之际。他经常到各中小学校去看望师生,集会宣传抗日,鼓励青年学生勤奋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具备强健的体魄,练好杀敌本领,要做“中华民族之俊杰”,不作“东亚病夫”。有人说我们是“东方睡狮”,现在是醒的时候了,是怒吼的时候了。同年8月,日本侵略军大举南下,衡阳、邵阳等地沦陷,冷水滩又被敌人攻占,第七十九军军长王甲本阵亡。年冬,日军侵占了桃花坪以北的周旺铺、新宁县的白马田以后,暂时停止进攻。这时,驻武冈县境的国民党军有第四方面军王耀武部和第七十四军、第七十三军及李天霞的第一百军等。武冈县政府积极组织各乡、镇、保、甲为这些军队筹集军需物资,除粮食、蔬菜以外,还要不少木料,修筑工事。田植竭尽全力,日夜奔忙,去各地督促检查筹办,工作十分顺利。

1945年春,日军大举进犯湘西。田植虽然不在戎马倥偬中,但国难当头,激于民族义愤,他持戈与武冈军民共同抗日,常与县警察大队长彭桂林,带领全队官兵,巡逻在黄桥、高沙、洞口、邓家铺一带,经常通霄不眠。4月初,敌军压境,全县民众,日夜惶惶不安。常有扶老携幼的人群,过县境西逃,令人目不忍睹。这时,正有第一百军担任资水西岸守备,于雪峰山一带与敌决战(即湘西会战),时有日本散兵窜扰乡间,烧杀淫掳。田植与彭桂林率部三百多人枪,于一天傍晚,在渠塘庙与敌军相遇。田植一面指挥,一面同全体官兵奋力杀敌,激战至天黑,除击毙敌人数十名外,还活捉三名,缴获枪支弹药一批。此战虽属小小胜利,但鼓舞了武冈军民抗日的斗志和增强了必胜的信心。当时,驻守武冈县城的七十四军某师师长蔡人杰,目睹日军兵临城下,命令于某日将县城付之一炬。田植与士绅周坤斋等人,便立即谒见蔡师长,婉言相劝,拒绝放火,甚至跪着求情,也无济于事。田植等人只好回到县府,亦周坤斋拟文。以“武冈有坚固城垣,可以固守;民众有抗日意志和决心,可以御敌;我等誓与民众坚守之,共存亡”等理由,说服了蔡人杰,收回了成命。焦土之灾,得以幸免。

1946年,田植调任沅陵县长后,一次,他带随从修承渭(县合作指导员),到柳林乡洞冲沟金矿视察,金矿负责人认为新县长第一次来矿视察,便照老例给田植送上一小盒黄金。可是,出乎全矿人的意料,他一两一钱也没有接受。

田植经常布衣草鞋,不骑马,不坐轿,只身步行下乡巡视,很少带随从。沅陵人称他为“草鞋县长”。无论到哪个乡去,他事先从不下达通知,到了乡公所,只是询问情况,听取汇报,不在乡公所餐宿,而在老百姓家吃住。他不抽烟、不喝酒,特别喜欢酸辣椒下饭。他说,如果住在乡公所,老百姓就不易接近我这个“县太爷”。的确,不论他走到哪里,老百姓都和他谈得亲切,说得痛快。他每次下乡,总要去当地学校询问情况,利用集会给师生讲话。当时沅陵二十五个乡镇的中心国民学校,在半年内,他几乎全到过。不少校长、教师与他谈心,向他诉苦,反映最多的是工薪和口粮问题。田植责成主管部门,必须按时如数发给。从此,改变了以往一拖二欠教师工薪的现象。

1947年,田植任益阳县长时,当选为“国大”代表。国民党政权倾覆在即,作为区区县长的田植,只能奉行故事,无他作为。当年12月,他去南京参加“国大”会后,回县路过武汉小住时,经宋楚仁介绍,于1948年春,任宋希濂部经理处少将处长。1949年夏,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田植于宜昌战役中被俘。宋部败于湘鄂西,田逃回龙山,仍归宋部。11月,随宋部溃逃入川,第二次被解放军俘获。1951年,死于重庆歌乐山。(田绍文)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