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执中(1860~1926),今湖南省石门县沿市(今袁公渡、望羊桥乡)人。年轻时代,家境贫寒,生性好学,学识超群,为人正直,思想进步,颇受当地人们尊重。后因生计所迫,迁常德以教书度日。时值石门大儒阎镇珩寓居常德,执中登门拜师,虚心求教,获益甚多。光绪二十八年(1902)参加湖南乡试,得中举人。
执中在教学生涯中,目睹朝政腐败,社会黑暗,兵连祸结,生灵涂炭,内心充满忧虑。特别是光绪三十年担任荆州驻防学堂监督时,亲眼见到当局虐待学生,内心忿忿不平,力主改变这种状况,逐步萌发革命思想。第二年春回石门,担任县高等小学堂堂长,致力振兴家乡教育事业,鼓励革命思潮,由此石门风气渐开。光绪三十二年(1906)东渡日本,寻求救国救民之路。适逢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袖在东京成立兴中会,执中毅然参加,不久奉命回湖南,进行秘密革命活动。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各省纷纷响应,执中在家乡闻讯后欣喜若狂,疾驰长沙,会合革命同志,响应起义,举谭延闿为都督,组织军政府。时革命军与清军激战武汉,汉阳失守,武昌危急,直接威胁长沙。执中向谭延闿筹划“围魏救赵”妙计,以策应武昌。并主动承担重任,说服正奉诏在常德募兵攻打武昌的清廷贵州按察使王正雅(慈利县人)反戈起义,与王同到长沙面见谭延闿,谭当即委王为西北路安抚使,二人即率省城驻防两营兵力及常澧募兵千人,取道公安,直攻荆州。清军据坚防守,久攻不克,执中乃向城中清军写信劝降,守军大多弃暗投明,守将被迫自杀,荆州既破,武昌革命军士气大振。1912年2月,宣统退位,南北议和,执中功成勇退,遂去北京清华学堂执教。
1913年,执中当选为众议员,于北京参加国会。袁世凯唯恐当不上正式大总统,派党羽在议员中行贿游说,当深夜游说执中时,他盛怒难遏,斥责道:“我堂堂楚国男子,平生不做幕夜之行,此言何及于我?”说客只得灰溜溜而走。
不久,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派人刺杀国民党要人宋教仁,孙中山发动讨袁,谭延闿宣布湖南独立,李执中回长沙投入反袁斗争。“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下令.通辑国民党要人,执中在通辑之列,于是亡命日本。1914年,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继续进行革命。执中虽年近六旬,仍率先加入。时党员发展到六百余人。袁世凯害怕革命军再起,派死党蒋士立到东京阻挠破坏,执中向革命志士吴先梅密授奇计,冒充使馆官员,在寓所将蒋击毙。
1915年,袁世凯阴谋恢复帝制,为络笼人心,开放党禁,大赦政治犯,常澧镇守使王正雅,深感执中知遇之恩,见其有国难回,遂请湖南督军汤芗铭向袁世凯求情赦免。执中在日本得悉,急电北京政事堂:“湖南为执中求赦,系侄辈爱惜老人所为,本人决不承认”。表示极大愤慨。不料发电不到十天,执中之名已见于9月5日赦令,执中视为奇耻大辱,当即在《甲寅杂志》上发表启事,郑重声明,决不与袁世凯妥协,言词铿锵,大义凛然,其文传遍国内外,人心大振。年底袁世凯悍然称帝,执中回国参与反袁斗争。
1916年6月,国会恢复,执中在会上弹劾军阀汤芗铭不法罪行,议论国事利弊。不料张勋复辟,民国约法遭毁,西南各省兴师护法。执中到广州参加非常国会,自此受孙中山指示,往来湖广,推动护法大计。
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叛变革命。执中追随孙中山退居上海。不久,被派到湘西劝说实力人物蔡巨猷、唐荣阳、陈渠珍等共维西南大局。在执中苦口婆心劝说下,他们皆表示接受孙中山领导,愿意出兵讨伐陈炯明。执中回上海复命,孙中山高兴地称赞道:“李先生一人可抵千军。”
1923年秋,国会再次复会,执中前往北京,曹锟试图取代黎元洪登上大总统宝座,以每张选票开价伍仟元收买议员。执中对受贿议员极为鄙视,骂他们是“猪仔议员”。遂邀集部分议员愤然回上海,拒不参加选举,声称“曹锟贿选之名,必将遗臭万年。”
1924年,执中被推选为湖南代表,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执中一生追求光明,坚持民主革命,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1926年2月9日病逝于常德鼎城。(覃道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