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音乐舞蹈 > 舞蹈

苗族最富有民族特色三种舞蹈

作者:梁远邦 【字体:

湘西苗族的舞蹈形式多样,舞姿雄健,用途广泛。就名称而言,就有鼓舞、跳香舞、接龙舞、跳仙舞、盾牌舞、先锋舞、茶盘舞、采桑舞、踩鼓舞、芦笙舞、傩愿舞、渡关舞等数十种。其中以鼓舞、跳香舞和接龙舞最为常见而又最富有民族特色。

 

鼓舞湘西苗族的鼓舞种类繁多,有凤凰县一带的《花鼓舞》、古丈县一带的《团圆鼓舞》、《跳年鼓舞》、《筒子鼓舞》,保靖、花垣、吉首、古丈等县市的《女子单人鼓舞》、《男子单人鼓舞》、《女子双人鼓舞》、《男子双人鼓舞》、《多人鼓舞》、《单人猴儿鼓舞》、《多人猴儿鼓舞》等。在表演上,虽说都是一面牛皮大鼓置于木架上,供舞者使川,但各地有各地的打法。

 

鼓舞的节奏非常复杂。常见的节奏有2/43/44/4等三种。技巧纯熟时,会出现3/8的节奏效果。节奏快慢缓急,往往根据情绪需要决定。表演者一般手拿两根尺许长木棒打鼓。另有一种特别打法,打鼓者两肘不许弯曲,徒手握拳击鼓,鼓点节奏重而有力,适宜于武术动作表演。

 

鼓舞常用双敲边伴奏(有时也用单边的),即右手敲两下,左手敲一下。情绪高昂时,敲边的节奏也随着鼓点变得急骤。除木棒敲边外,有些地方还用敲包包锣或大锣为单点伴奏:有的还加上土大号、唢呐、二胡等乐器伴奏,气氛更加热烈。

 

鼓点大致分为如下几类:花鼓舞、猴儿鼓舞、团圆鼓舞、女子单人鼓舞、男子单人鼓舞、四人鼓舞、跳年鼓舞等。

 

跳香舞是苗族人民欢庆丰收,预祝来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和取得更好收成的一种祭祀舞蹈。流行于泸溪、吉首、古丈等县市。每年古历十月初一至十五日,各寨轮流“跳香”,一寨“跳香”一天,表示酬答“五谷神”赐给的一年丰收果实。跳法是,领舞者右手拿绺巾,左手持牛角师刀,身穿红袍,头戴师额或五佛冠,后面跟着4个小伙子,小伙子身穿白色苗族服装,下身着短大裤脚的蓝色裤,脚穿绣花布鞋,手拿4根竹棍(每根2尺多长),竹棍两头缠上红色绸子,中间包缠绿绸子,跟着领舞者起舞。伴奏多川大鼓和大锣,长声锣鼓,连续反复,跟随舞步,变化多端。

 

接龙舞是苗族古老的一种民间舞蹈,流行于凤凰、吉首、保靖、花垣、古丈等县市苗族地区。因为“龙”象征吉祥,在过去的年代里,苗族人民为了摆脱苦境,希望川“接龙”来谋求幸福。接龙舞蹈就是苗族人民表达“龙”接到家后的喜悦感情。此舞,多在每年的二月及十月间进行。跳舞时,一般为8人参加,也有多人的,年龄不限,多为年轻美丽的姑娘。舞时,由领舞者(扮龙师)一人在前手持瓷碗带头,后跟两人各持红绿旗一条,做成龙形(也有牵帕子做龙形的);随后由一群美丽的苗族姑娘,穿着节日盛装,右手打花伞、左手持手帕,旋伞起舞,表示龙来必有雨。以土长号和包包锣伴奏为主,加进锣鼓和唢呐齐奏。

来源:《可爱的湘西——土家族苗族民族特点》
日期:2005-12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