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古斯·祭祀
毛古斯舞的祭祀性舞蹈分为仪式、祭祖、祭神等舞蹈。
仪式舞即梯玛跳神,属巫术舞蹈的范畴。梯玛系土家语音译,汉语称土老司,意指做法术及主持仪式的人。仪式舞的舞蹈形态是:“梯玛”头戴凤冠,身穿八幅罗裙,右手持司刀,左手摇“八宝铜铃”,时而吹牛角,时而歌唱。其载歌载舞的基本动作有“逗马”“嘿马”(土家语,即骑马游玩)、“洗马”、“上马”、“奔马”、“勒马”、“上山”、“过河”、“接子”等。舞蹈雄健有力,旋转优美,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此类的仪式舞蹈,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已演变成现在的“铜铃舞”、“铜刀舞”、“穿花舞”等。演变中仪式舞最具代表性的是铜铃舞(图3-41)。
▲图3-41 铜铃舞
土家族铜铃舞,是土家族梯玛在做宗教法事程序中,手握八宝铜铃的表演,又称“八宝铜铃舞”。
宋朱熹《楚辞集注》中说:“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其中“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中的“歌舞”皆为梯玛表演。祭祀舞中有大量的铜铃舞成分。
铜铃舞动作特点鲜明,保持了土家族舞蹈的独有风格。在舞蹈时,双膝稍屈,顺拐摇铃,颤抖摆扭,粗犷有力。有的动作技巧很高,如“跳火坑”,腾空跳起,双腿向前伸,右腿跨过左腿转身三百六十度;又如“打八铃”,全蹲,两腿交替向前伸出,双手交换不断打小腿、大腿、手板、肩,反复二次为八铃,动作难度大,风格特点浓。铜铃舞基本步伐,有走十字、踩三角、曲彩辗转、交叉撇步、左右摇铃、跳转灵巧等。整个土家族铜铃舞给人以感情炽热、活泼愉快的感觉,带给人美的享受。
祭祖舞(图3-42)。土家族祭祖主要是通过“舍巴日”即摆手活动进行。
▲图3-42 祭祖
摆手活动系集歌、舞、乐、剧于一体的庞大载体,表现开天辟地、人类繁衍、民族迁徙、狩猎捕鱼、桑蚕绩织、刀耕火种、古代故事、神话传说及饮食起居日常生活等广泛而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有带有浓重原始宗教色彩的“祭祀舞”,有反映古代渔猎生活的“狩猎舞”,有表现春耕夏耘的“农事舞”,有反映民族风情的“民俗舞”,有体现古代战争题材的“军前舞”,还有专供土官土司取乐的“宴会舞”等。它以史诗般的结构和炽热的色彩,向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气势磅礴的民族历史画卷和风情浓郁的土家生活场景,其舞蹈内容以上述仪式程序结构而成。
用于祭祖的土家族摆手舞,动作大方、粗犷,有单摆、双摆、回旋摆,边摆边跳。具体动作有撒谷种、望太阳、撬岩头、穿花、披甲、牛打架、狗连裆、老鹰抓鸡、摸冰口、抖狗蚤等。
日期: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