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古斯舞之狩猎舞
人类在进入农耕文明之前,采集和渔猎是原始人获取食物以求得生存的主要手段。正如邓福星先生所说:“过渡期史前艺术的种种特点,从根本上说来,是因为这一时期原始先民经济方式与生活方式的重大改变所引起的。史前艺术的过渡期正处在原始先民由渔猎、采集向农耕、畜牧演进的阶段(当然这种转变是渐进的、缓慢的),一些相应的方面也就同时发生着改变。”
湘西土家族先民自古多是生活在“虎啸猿啼”的崇山峻岭之中,为了生存,土家先民不仅要学会驱虎、打狼、赶野猪、追野兔、围麋鹿等狩猎本能,还要学会在溪河之中钓鱼捞虾的技能。每年大雪封山时正是“赶仗”的好时候,土家人出猎前,都要先祭祀自己民族的狩猎女神——“梅嫦”,模拟野兽的各种动态,跳“梅嫦舞”,还要表演查脚迹、放仗(即放猎狗追逐)、堵卡、倒仗(打到野兽)等狩猎全过程。野兽倒地后,猎手高呼“哦嗬”、“哦喂”,其他猎手闻声聚拢过来,手持棍棒围着猎物有节奏地欢呼雀跃、击节而舞,声震山谷,以宣泄捕获猎物的狂喜。毛古斯表演中的“食姐”(狩猎)一场就是土家族先民“赶仗”全过程的形象模拟和生动再现(图3-18)。
▲图3-18 狩猎
来源:《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日期:2015-06
日期:2015-0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