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五大舞蹈
(1)鼓舞
千鼓齐鸣(陈庭茂摄)
苗族鼓舞种类繁多,有凤凰县一带的《花鼓舞》,古丈县一带的《团圆鼓舞》、《跳年鼓舞》、《筒子鼓舞》,保靖、花垣、吉首、古丈等县市的《女子单人鼓舞》、《男子单人鼓舞》、《女子双人鼓舞》、《男子双人鼓舞》、《多人鼓舞》、《单人猴儿鼓舞》、《多人猴儿鼓舞》等。虽说都是将一面牛皮大鼓置于木架上,但表演时各地有各地的打法。
鼓舞的节奏复杂。常见的节奏有2/4、3/4、4/4三种,技巧纯熟时会出现3/8的节奏。节奏快慢缓急,往往根据情绪需要而定。表演者有的拿两根尺许长木棒打鼓,有的则徒手握拳击鼓。还有一种打法,打鼓者两肘不许弯曲,徒手握拳打鼓,此种鼓点的节奏重而有力,适宜于武术动作表演。
鼓舞常用双敲边伴奏,即一人站立鼓侧,用鼓槌敲打鼓框,右手敲两下,左手敲一下。有些地方则用敲包包锣或大锣为单点伴奏。若加上土号、唢呐等乐器伴奏,气氛更为热烈。
花鼓舞。多在节日时表演。形式为将一面大鼓横架于木架上,两女(或两男)各站鼓面的一端,同时打鼓起舞。要求两人动作对称,鼓点一致。
猴儿鼓舞。顾名思义,就是模仿猴子动作表演打鼓。表演动作有“戏鼓”、“听鼓”、“倒爬树”、“狮子滚球”、“双加官”、“抢鼓”等。表演时双拍击鼓、单拍表演,两足不断跳跃,双手不停伸缩,急徐应节,忽快忽慢,若断若续,似美猴活泼可爱,以惹得观众捧腹大笑为荣。
团圆鼓舞。一种古老的集体歌舞。起舞前,选一人在坪场中央打鼓(鼓平放于地上),众人环鼓而舞,动作有大摆、小摆、细摆。每跳完一段舞,停止打鼓,起唱山歌,舞者每人轮唱一段,随歌的节奏继续跳舞,鼓停舞不停。每唱完一段山歌,群喊“阿荷——”,气氛异常热烈,然后又继续打鼓起舞。类似的欢度节庆的大型鼓舞还有《跳(调)年鼓舞》。
女子单人鼓舞(周荣提供)
女子单人鼓舞。是苗族妇女最为熟悉的一种舞蹈。表演时将一面大鼓斜放于鼓架上,一人敲鼓框伴奏,一人击鼓表演。动作多为模仿生产生活,有梳头、照镜、纺棉花、织布、插秧、挖土、摘花、戴花等。1955年8月,古丈县苗族女青年龙彩莲被选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参加在波兰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所表演的苗族女子单人鼓舞获得好评,使湖南苗族鼓舞艺术第一次走向了世界。
男子单人鼓舞。较之女子单人鼓舞的柔媚,男子单人鼓舞则显得粗犷有力,节奏鲜明。打法有二:一是持鼓槌敲鼓,一是赤手握拳打鼓。后一种舞蹈动作最多,有模仿生产生活的穿裆、翻身、扯须、挖土、插秧、割谷、打谷、推磨等,有模仿动物的“猫儿洗脸”、“猴儿戏鼓”等,还有武术动作“五龙绞柱”、“猛虎下山”、“鲤鱼打挺”、“雪花盖顶”等。
四人鼓舞。由两男两女同时表演。男子打鼓时女子在一旁作陪衬动作,然后绕鼓穿花,男女交换位置。
踩鼓舞。是较缓慢的大型抒情歌舞,“椎牛”盛会的舞蹈之一。椎牛时,在主家堂屋中央置大鼓一面,鼓的周围牵五彩缤纷的丝线和花带,成宝塔状,吊彩灯。踩鼓开始,先由“四腿亲”(指椎牛后分牛腿的舅亲)请老司“都郎”(讲“古老话”并领舞),每腿亲选出一男一女,主人亦选出相应的人数陪同“踩鼓跳舞”。之后,其他客人蜂拥而上,踩着鼓乐节奏,双双对对,挨肩擦背,围鼓绕圈,翩翩起舞。基本动作有半圆步、交流步、颂歌步、倒转圈、采桑织锦等,尤以踩步为主要舞步,故名“踩鼓舞”。
筒子鼓舞。上述鼓舞鼓具均为牛皮大鼓,唯筒子鼓舞之鼓是将竹筒一端蒙蛇皮或羊皮制成。舞时,由一领舞者在中间拍筒起舞,其他舞者随着领舞者动作节奏,拍筒环圈舞蹈,要求节奏整齐,步伐统一。
2006年,“苗族鼓舞”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芦笙舞
芦笙舞(龙本亮摄)
流行于靖州、城步等地区,大多在节庆活动中进行。跳芦笙舞时,小伙子手持芦笙边吹边舞,姑娘右手持扇,左手捏花巾,列于小伙子身后,随芦笙曲调翩翩起舞。芦笙队一般有持芦笙者20余人,多者可达100多人,并有一支特大芦笙领奏。芦笙舞曲牌有40多种。苗族小伙子跳芦笙舞时,上身微挺,下身颤动,以脚的动作为主,活动多在足尖、膝、胯三个关节上,基本动作有摆身、拐膝、插脚尖、跨腿、下蹲,主要步伐有踩步、拐步、退步、绕步、拔草、寻球等,尤以摆为主,故跳芦笙又叫“摆芦笙”。
(3)接龙舞
接龙舞是苗族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流行于凤凰、吉首、保靖、花垣、古丈等县市的苗族地区。苗族认为龙是吉祥之神,将龙接回家可以摆脱苦境,求得幸福。接龙舞蹈就是苗族人民表达将“龙”接到家后的喜悦感情。跳接龙舞时,由领舞者(扮龙师)1人在前手持瓷碗,敲碗引领。后跟2人,各持红绿旗1条,做成龙形(也有牵帕子做龙形的);随后由一群美丽的苗族姑娘穿着节日盛装,右手打花伞,左手持手帕,旋伞起舞,表示龙来必有雨。动作有龙翻身、龙穿花、跳龙门、龙抢宝、龙进门、关龙门、丢粑粑等。以土号、包包锣为主伴奏。
(4)跳香舞
跳香舞(赵春华摄)
跳香舞是苗族人民欢庆丰收,预祝来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取得更好收成的一种祭祀性舞蹈。流行于泸溪、吉首、古丈、沅陵等县市。每年古历十月,各寨轮流“跳香”,一寨“跳香”一天,表示酬答“五谷神”的恩赐。跳香舞的主要舞步有“回阳罐”、“三罡步”、“八卦图”等,同时表演模仿劳动生产动作,如“打荞”、“扮谷”等。最见功夫的舞蹈是旋“回阳罐”。即老司用脚尖立在倒放的瓦罐上旋转,4个后生用竹竿扫打老司的脚,老司跳避,打不着脚或不被绊倒者为高师。
(5)舞龙
龙飞凤舞(向民航摄)
吊龙(彭国兴摄)
苗族人民崇拜龙,以多种方式酬龙、娱龙,舞龙便是其中之一。舞龙的种类有舞草把龙、藤龙、篾龙、布龙,耍板凳龙、地龙、火龙、人龙等等。花垣“边城巨龙”以长199.9米,分99节,需140多人共舞而入世界吉尼斯大全。1999年12月,中国文联在天安门广场举办“喜迎新世纪、澳门回归”舞龙大赛,“边城巨龙”一举夺得三项大奖——山花奖、创作奖和组织奖。城步吊龙在扎制上别具一格,龙身较细、节短,撑杆长短不一,从龙尾到龙头梯次加长,最长撑杆可达6米。舞时龙头高昂,龙身灵巧。2011年6月,“城步吊龙”入选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在同月,城步苗族自治县吊龙舞队参加在浙江宁波举行的“第十届中国民族文艺山花奖舞龙大赛”,一举摘取大赛金奖。
日期: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