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了土家族的民族史诗《摆手歌》又名《社巴歌》。是土家族巫师“梯玛”和摆手掌堂师在摆手祭祀中所唱的古歌。20世纪60年代初,湖南省民委联合省文联等单位,成立了民族民间文学工作委员会。当时,土家族民间文学调查组成员彭继宽、彭勃、田德凤等人深入到湘西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的二十多个乡镇,访问了四十多个“土老司”(梯玛),用汉语拼音文案记录了二十余部《摆手歌》异文。1979年,湖南省民委组织人力对这些资料进行研究,以古丈老艺人田光南讲唱的《摆手歌》为底本,吸收龙山秦恩如、田景臣等人的讲唱本,进行了整理。1984年由土家族学者叶德书用国际音标重新标注了《摆手歌》原文。1989年纳入《中国少数民族古籍》丛书,由岳麓书社出版。这一口传历史的出版,为土家族民族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本。
民间演唱的《摆手歌》能演唱数天数夜,长达数十万言。岳麓书社出版的《摆手歌》分为四大部分:①天地人类来源歌,如《制天制地》《雍尼补所》;②民族迁徙歌;③农事劳动歌,如《砍草挖土》《泡种插秧》《打铁铸铧》等;④英雄故事歌,如《洛蒙挫托》《日客额地客额》《匠帅拔佩》《春巴嫲妈》《妹必之柳》等。
我们分作述评:天地人类来源歌如《制天制地》《雍<尼补所》是《握手歌》的首篇。虽然被编辑者分为两首,实际上是一首有内在联系的、完整的人类起源歌。它的内容,如同苗族<老话》中的《开天立地篇》,但现记录的文本却比《古老话》完整,更富民间文学色彩。
土家族与苗族曾经长期共同生活在湘西这块土地上,在传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相互的影响。民族迁徙歌古歌叙述了土家族一支族群迁至五陵山定居的艰苦历程。这支土家族先民从“十迷洞”“十排楼”“十八坪”“黑那巴“迁出,翻过了千山万水,渡过了险滩急流,战胜了各种野兽,与原居住在这里的土人友好相处,终于在湘西的深山里扎下了根。迁徙歌中沿途经过的地名,大多分布在酉水河一带。酉水,成为土家族人艰苦迁徙的见证。
农事劳动歌如《砍草挖土》《泡种插秧》《打铁铸铧》等,这是摆手歌最为主要的内容,它记录了土家人一年到头生产劳动的内容,也传播了土家人农业生产的知识。这一部分内容,随时代变化而变更,是摆手舞中演绎的主要内容。英雄故事歌如《洛蒙挫托》《日客额地客额》《匠帅拔佩》《春巴妹妈》《白果姑娘》等。《洛蒙挫托》“洛蒙”是大神的意思,“洛蒙挫托”是土家语,即“没有住处的大神”,它就是土家族人敬祀的“八部大神”;也是土家族人的保护之神。英雄史诗<蒙挫托》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生下了九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其中八个儿子长得顶天立地,唯有最小的儿子又哑又瘫。女儿没有住的地方,她就嫁给了头人。有年正月,父亲为做祭祀外出买水牛。家中的兄弟一商量:如果爹爹买不到水牛,祭祀就做不成了,我们就把老十当水牛杀了吧。于是,八人一齐动手,把老十杀了。爹爹从辰州买牛回来,见祭堂上正在跳神唱神,感到奇怪。进屋问婆婆,婆婆正在痛哭,爹爹这才知道哑瘫儿被杀了。他怒火冲天找到儿子,操起木棒乱打,八个儿子急忙各拿起一件东西(分别是剪剪、牛角、钵槌、锣棒、鼓棒、鼓崽、懒篆和扫把)外逃,从此云游四海、走遍天下。妹妹嫁给头人之后,日子过得很好。一天,客家兵打了过来,占去了不少寨子,头人吓破了胆。于是,妹妹便去天涯海角寻找八个哥哥。哥哥找回来了,杀退了客家兵。头人并不答谢兄弟,八兄弟于是与头人比试技能与技术,头人比不过他们。兄弟放火烧了他的一些住房,头人只得封他们为八部大神。
因此,他们分别叫作剪剪大神、牛角大神、钵槌大神、锣棒大神、鼓棒大神、鼓崽大神、懒篆大神和扫把大神。这个故事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它与古希腊酒神祭祀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一是诗名<蒙挫托》:“洛蒙”是大神的意思,“洛蒙挫托”是土家语,即没有住处的大神。古希腊“酒神祭”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也是一位没有住所、四处游荡的大神。二是小儿子又哑又瘫,被兄弟杀害;这是一个与酒神狄俄尼索斯神话相类似的“碎尸神话”。在这里,被杀的、哑与瘫的“小弟弟”,如同失去了生殖能力的阳物。狄俄尼索斯也是被亲人所杀,最后尸体虽然被找到,但阳物依然丢失了。三是儿子们被父亲打散,他们临走时各拿走一件工具。每件工具都“带把(柄)”,这在民间文学中,有很强的“性”隐喻色彩。这与狄俄尼索斯是一位生殖之神有某种神秘的联系。四是妹妹寻找哥哥,寻遍了天涯海角。这与狄俄尼索斯的姐姐寻找狄俄尼索斯的情节有着惊人的相似。五是兄弟有着杰出的农业技术、技能。狄俄尼索斯也是一位能工巧匠,他教导人们酿造葡萄酒,进行农业耕种。从这些情况看来,英雄史诗《洛蒙挫托》与古希腊《酒神颂》有着本质上的一致;土家族的社巴日,与古希腊人的酒神祭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日客额地客额》日客额和地客额是土家族传说中的两个有智慧的能人。为了办好寨子里的社巴,他们为受托去墨比卡巴土司家支借做摆手用的工具。他们翻山越岭来到墨比卡巴家,墨比卡巴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但又以回猎、捉鱼、打草来为难他们;又答应借给他们金子银子、鸡鸭骡马、布匹衣服,但日客额、地客额都不要,只要“弄弄、补色、弄涅、也屋”四件做摆手的用具。可是,土司墨比卡巴认为这是祖上留下的东西,不能借。二人被赶出门,非常气恼,想让飞禽走兽带上火种,帮他们把土司的屋烧了;这些飞禽走兽都不答应。日客额、地客额找到燕子,燕子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把火种带到了土司家,把他的房子点燃了。土司终于答应拿出做社巴的工具。这个故事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龙宫借宝有惊人地相似。这种“借宝”的神话原型是源于原始人的何种思维观念和信仰习俗,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匠帅拔佩》匠帅拔佩是土家族神话中的一位力大无穷的英雄。他的力气是来源于喝了九龙泉的井水。他又是一个善良的人,他怕坏人喝了泉水去做坏事,于是就搬来岩石把井盖上,堆成了一座山,后人再也找不到九泉井了。后来,客家军接二连三地攻打土家寨子,匠帅拔佩临危不惧,以“火牛阵”将客家兵赶跑了,土家人在摆手堂做社巴庆祝,一连做了十天十夜。《春巴嫲妈》春巴是土家族人崇拜的一位生育女神。她在河边洗衣时,误食了上游流下的一朵花而怀了身孕。她历尽了千辛万苦,才生下了这个孩子。从此,“毕兹卡添子发孙,靠的是春巴嫲妈。春巴嫲妈是神灵,毕兹卡世代供奉”。
《白果姑娘》《白果姑娘》是一部出色的悲剧神话。从前,有一个小姑娘喜欢绣花,有一天,她做了一个梦:一个婆婆问她会不会绣白果花?姑娘说,我没见过白果花,怎么能绣呢?婆婆告诉她:白果花是鸡叫的时候开,鸡叫的时候落。姑娘家后园里正有一棵白果树。于是,她早晨没天亮就起床去看花,结果一连两天,她支撑不住,就在她瞌睡的时候,花就开了。这事,引起了嫂嫂的怀疑;嫂嫂告诉爹爹,说是姑娘在后园里等情人,爹爹听后半信半疑。第二天凌晨,他拿着茶树棒在后园等候。果然,姑娘来到了后园,终于看到了白果花开;就在这个时候,爹爹的棒子飞了过来,姑娘倒下再也起不来了。她的英灵化为了美丽的小鸟,当每年白果花开的时候,小鸟就在三更半夜里哀叫“…土家族的古代神话,由于是在祭祀之中保存下来,因此有着相对的古朴性和原始性。
上述的《摆手歌》记录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当时文化背景下,记录不一定完备。古代神话是文化人类学研究中非常有价值的材料,我们所作的一些简单的介绍,显示出了它的珍贵的价值,土家族神话还有待我们去作进一步的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