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音乐舞蹈 > 音乐

新晃闹年锣

作者:张翠英 【字体:

  新晃闹年锣属于传统音乐,流传在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及周边地区。2007年被列为怀化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闹年锣的产生,源于古时南方人打铜鼓习俗。铜鼓是我国南方百越民族世代相传的古老乐器,五代词人孙光宪在《菩萨蛮》中就有记载:“铜鼓与蛮歌,南人祈赛多”。《后汉书·马援传》记载:“……于交趾得骆越铜鼓,乃铸为马式”。《隋书地理志》说:“里僚贵铜鼓,岭南二十五郡处处有之。”1979年,在新晃境内林冲乡大坪村曾出土黄铜质铜鼓一面,经鉴定为明代遗物。由此可见,打铜鼓的习俗历史悠久。新晃闹年锣在明、清时逐渐成熟。当时,在侗乡苗寨,一般殷实之家必有铜鼓,普通贫民亦以拥有铜鼓、铜锣、木鼓为荣。每逢庆贺新春,民间都兴打铜鼓,庆贺过去一年的丰收,祈求神灵保佑来年合家幸福、免灾避祸、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击鼓大都在主人家院坝里进行。寨里的击鼓高手或一般爱好者都乐此不疲。鼓点节奏随活动主题而不同,打法也各异,常伴有锣、钹等打击乐器。打铜鼓技艺彰显了新晃高超的民间艺术,它和当时兴起的侗族傩戏“咚咚推”有许多相似之处。二者乐器都为一面大锣、一只大鼓、一面班锣(或包锣)和两副铙钹组成。傩戏“咚咚推”的乐队传承者除传承了“咚咚推”戏曲的特殊鼓点外,同样擅长于“闹年锣”的龙摆尾、月月红、十八罗汉、四季发等十余种锣鼓打法。新晃“闹年锣”现有曲牌30多种。

来源:《怀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揽胜》
日期:2011-05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