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音乐舞蹈 > 音乐

土家族传统器乐之摆手锣鼓

作者:陈东 【字体:

土家摆手以鼓为令,摆手锣鼓历史悠久,清·嘉庆《龙山县志》记称:“摆手堂,黄昏鸣钲击鼓,男女聚集,跳舞长歌。”形成“咚咚鼓杂喃喃语”“一片缠绵摆手歌”的文化盛况。土家族摆手锣鼓既是摆手舞的伴奏乐,又是一种用于节会庆典的民间音乐形式,节奏明快、铿锵有力。锣鼓用不同的鼓点节奏为令“指挥”摆手动作的变换、队形变化和表现不同的情感。土家族摆手锣鼓激越雄浑,曲牌丰富,以其独特的艺术语汇描写土家族开天辟地、民族迁徙、采集渔猎、桑蚕农耕、生产生活以及信仰祭祀等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表现祭祀动作时,节奏庄重、舒缓;表现狩猎和农事活动时,节奏平稳,轻重有致;表现日常生活时,节奏欢快愉悦、轻松活泼。另外,在每处歌舞的开头、结尾时,锣鼓声伴随着众人发出有节奏的“嗬嗬也、也嗬嗬”的和唱声,音响奔放有力,似乎胸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形成一种特殊的音响效果,气势宏浑壮阔、动人心魄,令旁观者肃然起敬。“嗬嗬也”的吼声与铿锵的锣鼓节奏呼应而歌,营造出一种刚劲而稳健,热烈又庄重的氛围。锣鼓是通过均分、切分及附点节奏型的不同鼓点来表现情感的。均分节奏的强弱有规律的程式化的特点,与摆手舞蹈中以单摆衔接各种农耕的摆手动作,形成一种渲染气氛、表达情绪的思维定势。切分节奏、附点节奏使伴奏音乐产生跳跃感,使舞蹈动作充满活力。八十六的节奏型(前松后紧)的运用,加强了节奏的密度,使内部节奏形态发生了变化。这种松与紧的对比,使音乐节奏的进行获得了动力性和新鲜感,在舞蹈过程中起着调节、变换动作和烘托舞蹈气氛的作用。如今,土家族摆手锣鼓已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摆手锣鼓的乐器

 

土家摆手歌舞往往以鼓为令,配以大锣。鼓在整个摆手活动中起到指挥的作用。但是,据史料记载,古时土家先民在摆手活动时所使用的乐器却并非现在的大鼓和大锣,而是使用铜鼓、铜钲,摆手时击鼓鸣钲,以此指挥摆手歌舞的节奏节拍和动作变换。如《永顺府志·风俗篇》记载:“永顺司,其俗……铜鼓祀神。”又据《宋史》载,北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下溪州刺史田思进以铜鼓来贡”。南宋朱辅编著的《溪蛮丛笑》也有“溪峒爱铜鼓甚于金玉”的记载。可见,古时,铜鼓作为重要的礼器和乐器盛行于土家族地区。而与铜鼓相对应的钲,是土家远古先民在青铜时代的军乐器,有柄,形似钟,青铜制成。1957年湘西出土铜钲10件,之后又陆续出土汉代窖藏铜钲3件,出土地域均为土家族先民生息之地。自雍正改土归流之后,土家摆手锣鼓开始广泛使用大鼓和大锣作为乐器,其鼓径往往达一米以上,锣面直径亦80厘米左右,其声浑厚宏亮、激昂如雷。摆手锣鼓的表演情形如下图所示。

 

T00078_00_1

永顺县双凤村国家级传承人田仁信(左一)等表演摆手舞,场中即摆手锣鼓·陈东摄

 

(二)摆手锣鼓的曲牌

 

摆手锣鼓曲牌丰富,不同的锣鼓音乐引导着不同的摆手舞动作和表现内容。总体上分为“传统锣鼓点子”“配套锣鼓点子”“常用锣鼓点子”,在此基础上,土家族民间艺术家、打溜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田隆信先生又新创摆手锣鼓《毕兹卡的祝福》,继承和发展了土家族传统摆手锣鼓音乐。依据摆手歌舞的内容和规模,土家摆手又有大摆手和小摆手之分。因此,摆手锣鼓也相应地分为大摆手锣鼓点子和小摆手锣鼓点子。

 

1.传统锣鼓点子

 

传统的摆手舞又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故传统的摆手锣鼓点子又相应地分为大摆手锣鼓点子和小摆手锣鼓点子。这些锣鼓点子大同小异但是在这些细微的锣鼓变化声中,数百乃至数千土家民众却能及时准确地按照鼓令的变化变换动作,舞步协调,整齐划一。这绝不是集中排练的结果,这正是土家族人民在独特的文化环境中传承和积淀的一种独特的约定俗成。锣鼓字谱说明:

 

大摆手:点——大鼓大锣合奏;冬——大鼓单击;列——大锣单击。

 

小摆手:偏——大鼓大锣合奏;冬——大鼓单击;乃——大锣单击。

 

1)大摆手锣鼓点子

 

大摆:

 

T00078_00_2

 

撑船:

 

T00079_00_1

 

砍火畲:

 

T00079_00_2

 

撒小米:

 

T00079_00_3

 

摘小米:

 

T00079_00_4

 

喝酒:

 

T00079_00_5

 

2)小摆手锣鼓点子

 

小摆:

 

T00079_00_6

 

 

抖狗虱:

T00079_00_7

 

纺棉花:

 

T00079_00_8

单摆:

 

T00079_00_9

 

双摆:

 

T00079_00_10

 

斗牛:

 

T00079_00_11

 

2.配套锣鼓点子

 

锣鼓字谱说明:

 

大摆手:点——大鼓大锣合奏;冬——大鼓单击。

 

小摆手:点——大鼓大锣合奏;冬——大鼓单击;列——大锣单击。

 

1)大摆手锣鼓点子

 

大摆:

 

T00079_00_12

 

撑船:

 

T00079_00_13

 

砍火畲:

 

T00079_00_14

 

撒小米:

 

T00079_00_15

 

摘小米:

 

T00079_00_16

 

喝酒:

 

T00079_00_17

 

2)小摆手锣鼓点子

 

小摆:

 

T00079_00_18

 

抖狗虱:

 

T00079_00_19

 

纺棉花:

 

T00079_00_20

 

单摆:

 

T00079_00_21

 

双摆:

 

T00079_00_22

 

斗牛:

 

T00079_00_23

 

3.常用锣鼓点子

 

锣鼓字谱说明:点——大鼓大锣合奏;冬——大鼓单击;列——大锣与鼓边合击。

 

T00080_00_1

 

(三)摆手锣鼓曲谱《毕兹卡的祝福》

 

土家族摆手锣鼓《毕兹卡的祝福》取材于土家族大摆手活动(即舍巴日)的“祭祀”部分。它采用传统的土家族摆手舞锣鼓点子,通过“发令”“进堂”“闯驾”“点兵”“排甲”“闯滩”“扫堂”“祈福”等八个乐段,艺术地再现了风情浓郁、气势磅礴的土家大摆手祭祀场面。那激越雄浑的大摆手鼓角,洒脱欢快的小摆手鼓点,以其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土家人民乐观奋发的精神面貌;虔诚、炽热地表达了土家儿女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渴望吉祥的美好愿望。

来源:《田野中的艺术呈现:湘西土家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多维视角研究》
日期:2016
2018cxghj_close.png 关闭 2018cxghj_close.png 打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